第978章 搞事情
温大雅想了想,直接去找马周。
马周原是尚书右仆射兼户部尚书,上次跟着李超辞了职。然后再次起复拜相,则转为中书侍郎。
从尚书省次官到中书省次官,其实还是升。毕竟中书侍郎的排名比尚书右仆射要高。
温大雅一进中书省,立即引来一片淡淡敌视的目光。
这位内相,中书省人都没好态度,翰林院等于是抢了中书省小半的权力,翰林院学士承旨,抢中书令和中书侍郎的参预机要的要权,翰林学士,抢的是中书舍人草诏之权。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人。
而且,这还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就好比现在,太子说出摊丁入亩,说出代役钱,说出秋税征钱这些话后,温大雅一下子就判断出,这肯定又是李超提出来的新法。
哪怕现在李超早不在朝中了,可他却还总是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朝廷。
李超对皇帝的影响极大,对太子的影响更大。
原本被称为储相的中书舍人,现在权力被削大半,对翰林院的人有好印象才见鬼。
马周最近很忙,中书令房玄龄随驾西征,这中书省的事务自然都交给他来主持。
原来中书和门下的次官也和尚书省一样,是有两个侍郎的。但李世民改中书门下为核心,中书和门下两省权力增强,李世民便改为两省只有一正一副两官。侍郎只剩下一个,并都列入宰相之列。
中书令房玄龄随驾西征,侍中杜如晦最近发病,不能视事。尚书令又空缺,因此马周这个本来应当排行第四的宰相,此时却接过了‘中书门下之印’,成为了留守朝廷百官之首。
“殿下,改革之事,无比重大。这些事情,还是应当徐徐图之。”
时间不早,今天的讲经就到此结束。
出了讲经殿,温大雅没有先回翰林院,他觉得应当找人谈谈。想了想,还是直接往中书去了。
温大雅如今虽为内相,但却并不是宰相,因此也不在中书门下办公。皇帝出征,留下了四位宰相辅政。
杜如晦、高士廉、魏征和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