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除辅政大臣
五番,意味着府兵们一个军府分成五班,一班当值两个月。十个月就是一轮,当值时集合驻防受训。其余的兵则在家种田,农闲时也要进行集训,遇战时则不当值的也要受召集结。
不过免去入京番上,确实减轻了许多负担。从西域到汉京,哪怕一年只要当值一个月,可这路上估计就得‘花’上三个月时间了。
“只怕未必有多少人愿意应募”承乾说道,西域太远,去那当府兵有什么好处呢。
“多分些田,给笔安家费,朝廷给他们发一套装备,不用自备。”
李超提出一个很优惠的条件,在府兵制出来后,府兵一直是比较优越的一种群体,一来是因为能够均田,而且一般是优先均给府兵的,二来他们的田不纳租庸调。再就是当兵打仗还有机会抢劫战利品,并且容易立功升官获勋得田等。
这还涉及到兵马调动之后,原防区的补充等情况。
“殿下,我这里倒是有个设想。讲武堂今年也有大批军官要毕业,此外,禁军每年也要有许多军官调到南衙十二卫去锻炼,北衙的禁军还要调去边地轮戍。”
李超计划招募一批士兵,主要是内迁的突厥人、或者是过去有军伍经验的老兵,比如隋末‘乱’世时的那些枭雄反王的兵将等,再招募一些府兵子弟,他们身为府兵子弟,一般也是有习武的。
从这些本身就曾经当过兵打过仗的人中,招募出三万士兵。
然后从讲武堂和北衙禁军中‘抽’调一批毕业军官和要下放锻炼的军官,组建一支远征开拓军团。
对于许多寒‘门’地主普通百姓来说,这也算是他们唯一能够有机会进入仕途的办法了。
不过如今科举制度出来,再加上新的官吏制度,让普通百姓也很容易为吏当官。甚至新的两税下,其实百姓税已经不重了。
当府兵,已经远不如过去那般吸引人了。以前要想当府兵,得良民,二来得家里有钱,三得身体健壮,还得是家里兄弟多。
一般地主豪强子弟最容易当府兵,一般穷人可当不上,他们连装备都置办不起,更没有从小练武的这种条件。
这样一来,涉及到的调动就要少些。
“装备、粮草这些,卫尉寺都有现成的,装备几万人的武备随时足够。”
“那这些人到了山北,算是府兵吗?”
其实李超认为常备兵更好些,府兵毕竟是农兵‘性’质。如今大唐是南衙府兵,北衙禁军。禁军是常备军,但数量少,府兵是农兵,数量多。
“可以把这三万兵编为府兵,以一千人为一个折冲府,编为三十个折冲府,分驻山北五镇,以五千为游骑兵,在五镇之间巡逻。给他们分田授地吧,免入京番上宿卫,但分为五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