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不欢而散
而当时在位的总书记刘主席认为,应该讲西南市委书记薛治国调任中央,担任国家和军委的副主席,进常委班子。
李冬雷大气磅礴处事稳重,应该在日后协助如今还偶有锋芒的薛治国同志。
两人的意见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最终的结果是薛治国调任中央,担任国家副主席,军委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继续当选政治局委员。
委员。
而不是常务委员。
刘主席坐在沙发上,看了看走进大厅的两人一眼,微笑着招了招手,声音洪亮。
“谢谢主席。”
两人微笑着在党内两名德高望重的元老面前坐下来,挺直了身体。
“冬雷同志,伤势怎么样了?还好吧?会不会影响工作?”
孙老看了看李冬雷的胳膊,眉毛一皱,平静问道,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这自然是孙老的影响力在发挥作用。
而那个时候,薛治国的地位也非常的尴尬,虽然职务上到了那个位置,但没有进常委,就意味着接班人之争不但没有结束,反而变得更加的惨烈。
原本他和李冬雷,一个一号一个二号,无非是顺序问题。
但将他调任到国家副主席的位置上,基本上等于是失去了竞争内阁的资格。
这份关切,是没有半点作伪的。
严格来说,李冬雷和薛治国两个人如今的位置,是孙老和刘老掰过腕子的。
五年前,薛治国还未当选国家副主席的时候,他和李冬雷一个是西南市委书记,一个是华亭市委书记,都是一方诸侯的身份。
而那个时候,孙老更倾向于将李冬雷调任中央,担任国家副主席,军委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进常委班子,从而一举确立李冬雷储君的身份。
在国内政坛,李冬雷的呼声是极高的,为人大气磅礴,善于团结同志,政治立场成熟坚定,一心为公,不管处在哪个阵营中的大佬,提起李冬雷,均不掩饰自己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