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机枪的威力
也正因为这样,这时的日本对乃木希典的崇拜者极多,所以在回过神来后边立刻起了新的冲锋。这便是有名的猪突(无脑)冲锋,只是面对着国防军密集的火力。日军非但没能前进一步,反而倒退了许多,或者应该说前面的几乎快要死绝了,只剩下后面一部分的…
————————————————————
虽说蔡锷和蒋百里一直都很重视对机枪的应用,但怎么也没想到居然能有这么大的战果。
另一边。见到己方的损失居然这么大,神尾光臣也有种触目惊心的感觉。
所以很快神尾光臣便下达了命令。打算把前面的部队撤回来,对此他的部下十分不解,不明白为什么神尾光臣要下达这样的命令,一些少壮派的军官甚至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增派更多增援上去。
尤其是山下,他所在的部队正好处于最前方,然而在对面的枪林弹雨下还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已经伤亡殆尽,他所在的连队像他一样完好无损的屈指可数,其他的要么就是被机枪打的血肉模糊,要么就是倒在地上不停的"shen yin"着…
而在他的背后,成群的日军士兵还在向前冲,然而他们前进的度甚至还不如他们倒下的度。
如果说先前他们已经迈进了3oo米这个距离,那么两分多钟后,这个距离就变成了4oo多米近5oo米,因为所有位于这个距离之间的日军已经全部被送进地狱,剩下像山下这么幸运的人所剩无几…
————————————————————
亲眼看见上千人被打的血肉模糊,这种场面可是很难遇见的,尤其是在这个机枪第一次被大规模运用的年代。
“只要一直起进攻,一定能把对面的中国人击垮!”
这种论调就和日俄战争时的乃木希典一样,听的神尾光臣直皱眉。
和这些还很年轻的军官不同,神尾光臣可是曾经亲身经历过日俄战争的,当然很清楚这种正面强攻的战术根本没有任何用处。当初打日俄战争的时候虽然第一次用的是这种正面强攻的战术,但后来几乎全都改成了堑壕掘进战术,像这么打的话,除了让士兵们送死外神尾光臣看不出有任何益处。
在透过望远镜亲眼见到这一幕后,不要说对面的神尾光臣,即便是蔡锷和蒋百里等人也有些目瞪口呆。机枪的威力很大这点他们很清楚,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不会赞同严绍大量配置轻重机枪的做法,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居然会大道这个地步,几乎只是转眼的功夫,居然就已经让对方至少一个大队的兵力损失殆尽,而且这个损失还在持续扩大当中…
另一方面,虽说国防军的火力十分猛烈,但如果日本人就这么一直卧倒在战场上连前进一步都不敢的话,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虽说刚开始的时候日本人的确是被打懵了,但在反应过来后。日本人还是再次组织了起来。而且这次在隔着4、5oo米的距离便开始起冲锋。一时之间战场上到处都是‘板载’的声音,声音之大甚至在短时间内还隐隐盖过了机枪声。
从某种角度上讲他们会这么做。和前端时间日本对乃木希典的神话也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乃木希典所指挥的最著名的一场战役便是日俄战争时的旅顺战役,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在后世这场战役被批评的一无是处,乃木希典本身也因此被称之为‘愚将’…
但是在这个时代,乃木希典却获得了很大的荣誉,并且被称作‘军神’,通过一系列拨高放大的典型军神形象的树立。使日本年轻一代以献身军国,忠于天皇为无上光荣和最好的出世之路。尤其是在明治天皇死掉的那一年,乃木希典一直为其守灵。
同年9月13日,明治天皇殡葬之日,乃木为报恩和教育世人。于是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心双双自杀以追随明治天皇而去。这件事被知识分子批判,认为是过时的思维方式。但在另一方面却被不少日本人大大利用。为日后的军国主义思想泛滥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素材。称其为人间模范、国之忠臣,并为其搞国葬、造神社、塑钢像,使之神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