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刘瑾变法
刘瑾以为杨凌有与他争功之意,怕自己治政有了成效,所以只是笑笑,心下不以为然。杨凌知道刘瑾新官上任,那番热忱自己是劝不住的,再者他现在掌着内廷中枢,实权比自己要大得多,要不是自己在皇上面前说的上话,恐怕刘瑾会更加不以为然。
皇上您想想,莫说是您,臣要是扮成女人,在家里开个堂会上去唱上一出儿,恐怕百官弹劾的折子立刻就递上来了,不罢了我的官才怪。”
杨凌似笑非笑地道:“其他的么,就没有了,不过……公公还是不应操之过急。”
正德哈地一声笑,上下打量他几眼,笑道:“你敢那么做,幼娘……你的夫人不生气才怪。不过……你的扮相一定没有我俊。”
刘瑾不以为然地道:“这个还是必要的,洪武年间,贪污六十两就剥皮塞草,咱家以米银代刑,已经算是轻的了,吏治之腐败,必以重刑酷典嘛。”
陕西荒芜,且十年九旱,年年皆有灾荒饿死的百姓,所以本官想与刘公公商议,先在陕西一省之地全面播种,除了那些一二等的良田继续栽种原有庄稼外,可在瘠地、山坡和新开垦的生田栽种,到时百姓不再忍饥挨饿,必然感激公公的恩德,不知公公意下如何?”
杨凌头一回这么近向她下跪,平素和皇帝下跪都像是做戏给旁人看了,随意的很,可对着人家公主这礼就不敢疏忽,杨凌别别扭扭站起身来,飞快地扫了她一眼,几个月不见,永福象抽了芽儿的柳枝,身段儿袅袅的显得更高了。
我已在湖南、苏杭和京师三地选择了一县之地试种,其实这作物的效果本官是知道的,此举不过是给朝中百官一颗定心丸吃。目前玉米种子暂时只够各地试种,不过那蕃薯藤极易繁殖,一块蕃薯可培植栽种数目的薯藤。
她似乎喜穿黄衣,今日仍是一袭鹅黄色宫装,乌发宛宛,黛眉如画,杏眼如星,俏颜如画,只是神情气质比起初见时的稚嫩多了些矜持。
杨凌笑道:“正是,杨某寻得两种异国作物,比起大明现有的物种,抗旱高产,病虫害也轻的多,只是……要推广种植,势必要先在各地试种,同时培养出一批种粮、教会一批会栽种的农夫。
永福公主看了杨凌一眼,想象他穿女装的样子,忍不住“吃”地一声笑,随即觉得有些失仪,不禁晕了俏脸。
杨凌指着那条“罚米例”,说道:“这个罚米,杨某担心……”
杨凌啼笑皆非地道:“是是是,当然是皇上您俊……呃……您英俊潇洒,可不是么,您也知道拙荆会生气,想想看,太皇太后、太后还有皇后和贵妃娘娘还不是因为爱惜您的名声?”
刘瑾提起笔来,将这一条重重涂去,问道:“大人说的是,还有么?”
她手中捧着龙袍金冠,那眸子与杨凌一碰就攸地移了开去,婉言向正德劝道:“皇兄,太皇太后也是一番好意,你是一国之君,登台唱戏自娱一番也罢了,反正都是在宫里面,可你偏要扮做女人,莫说太皇太后看不顺眼,你没见母后也神色不愉么?”
刘瑾又欣赏地看了看手中的奏折,这才问道:“对了,大人来寻咱家可是有什么要事?”
正德哼道:“晦气,下回再唱戏,朕不请她们来便是了,还有皇后和贵妃,统统不请。”他余怒未息地说着,一扯腰间丝绦,将那粉红色宫装脱了下来,刘瑾忙从地上爬起来,过去帮着他着装。
杨凌想起当初黄奇胤进谏裁减官员落得的可怜下场,不禁怜悯地望了刘瑾一眼,此人虽不可与黄奇胤一个小小御使相提并论,可是他这般激进的搞法,势必要得罪无数的官员,那些人纵然不敢当面反抗,时日久了,散沙就会凝成砾石,到时候……杨凌轻轻摇了摇头。
杨凌瞧见正德里边用五彩丝线系在前胸两团东西,撑起来时满象高耸的胸口,不禁好笑地咳了两声,劝道:“皇上,您只是闲来寻些解闷的游戏,自然是算不得什么的,可是毕竟您是高高在上的天子,这要传到外廷耳中,可就惊世骇俗、离经叛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