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刘瑾议政
今日回不去,再过两天也该能回去了,那小丫头想我了么?也不知她瘦了没有。杨凌想着那娇俏可爱的小妮子,身子里不禁一阵燥热,恨不得立刻飞奔回去,把那娇滴滴知情识趣的小娘子搂在怀中恣意亲热一番。
正德就位后,立即宣布了秉国后的三道圣旨,各部各道立即雷厉风行地执行起来。
他正情思旖旎的望着院中的青藤发呆,一位文官走进宫来,瞧见他站在宫门前发怔,便逡巡着凑了过来,那人望了他一眼,橘皮般的老脸堆满了谦卑的笑容,拱手施礼道:“这位可是威武伯杨大人?啊哈,果然是杨大人。”
然后正德皇帝在百官簇拥下返回金銮殿,登上龙椅,接受百官朝贺,此时诸藩王及四夷诸国的贺使和贺仪还在路上。
杨凌愣了愣神儿,扭头见是个有几分面熟的文官,这人年纪怕不有七十岁了,补服上绣着一只锦鸡,感情是位二品大员,杨凌忙拱手道:“下官失礼,大人是……”
正德登基后,正想不出什么卓见可以发布诏书以显示新帝的本事,一听刘瑾提的这两条杨凌都大表赞同,还予以补充完善,顿时来了兴致,他提起笔来认真记下,把这当成自己柄国后发布的头两道新政。
虽然迫于正德皇帝耍无赖,内阁大学士们不得不屈服,将杨凌也排入负责督造帝陵的官员之中,可是在圣旨上却故意将他排在了最末,不过胸无大志的杨凌实在对不住正德皇帝对他这番苦心,他根本就不在乎。
※※※
第二道圣旨是正德皇帝和三位大学士以及六部九卿几番讨价还价,最后以不当皇帝相威胁才定下来的,命令礼部左侍郎李杰、钦天监监副倪谦、司礼监太监戴义、工部左侍郎李铎、神机营左哨军参将杨凌提督监造弘治帝的泰陵工程。
正德初做皇帝,还有些认真劲儿,可是那些奏折写的又臭又长,内容又实在枯噪无味,批了一会儿便不耐烦,叫刘瑾陪着他去逗弄小猴儿去了。
他将秉国诏书放在一只金灿灿的凤凰口中,亲手给金凤凰系上黄绸丝带,由司礼监首领太监将金凤顺着城垛放下,城楼下礼部官员跪在地上,双手高举用云朵装饰的金漆盘子接旨,然后飞马送到礼部抄写后加印遍告天下,正德正式成为大明天子,这就是“金凤颁诏”了。
那老大人呵呵笑道:“老夫吏部侍郎焦芳。”
5月18日,正德皇帝登上承安门(天安门)诏告天下,新帝登基。
杨凌忙道:“原来是焦大人,焦大人这是……想去见皇上么?”
大小寺院鸣钟3万响,昼夜不息。三日之内,各路四品以上官员分批整队前往乾清宫举行送灵,每人号哭15次,由礼部员外郎指挥,一时间全体参哭人员动作协调,一哭皆哭,一止皆止,乾清宫内有如在奏交响乐一般。
杨凌独自走出乾清宫,立在宫门下停了一会儿。现在御马监的四卫人马已调回宫中,他已不必再常留宫中了,可是方才回来皇上还没有要他离开的意思,他也没找到机会开口。
臣民全部着孝,帽子上缠以白布。京官在新帝登基大礼后仍要一律披麻戴孝,不许穿着朝靴而代之以草鞋,摘去纱帽的两翅而代之以两条下垂至肩的白布。
想想自从领兵进山再到进驻皇宫,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他和幼娘可谓咫尺天涯,同在北京城里,走路也没多少路程,彼此却不得相见,心中实在思念的很。
第一道圣旨是那位上岗头一天就被投进大牢的丧仪总指挥、礼部尚书王琼早就拟好的,“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孝宗陛下殡天,要求举国居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