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六章 成事在天 第九节
赵云吃了一惊,“云天兄,你怎么突然会有这种想法?大将军怎么会杀你?你想留在关中打仗,也没有必要用这种借口吧?”
麴义冷笑不语,“我们还有四万多人,有足够的实力勤王,这个时候撤回去,你认为合适吗?”
“云天,大将军已经说了,为了救出天子而牺牲数万将士的性命,这是饮鸠止渴,对北疆,对将来平定天下都非常不利。”
“那他为什么还要率军去打洛阳?打洛阳不死人吗?”
赵云迟疑了一下,苦笑道:“云天兄,我知道你对大将军此次的勤王之策有意见,但我觉得大将军的这个计策并没有什么错误。打洛阳的目的是为了逼迫袁绍撤军,以便我们能以最小代价顺利救出天子,攻占关中,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趁机扩大战果。但人算不如天算,先是袁绍拼死就是不撤军,然后皇甫鸿又不相信我们,致使我们在南山亭一战未能救出天子。一步错,步步错,这也是打仗中经常遇到的事,你为什么因此对大将军耿耿于怀?甚至怀疑他要杀你?”
“他们还要打。”麴义坐到赵云身边,轻声赞道,“都是一帮百战悍将啊。于毒、苦酋、李大目先后找到我,大喊大叫着要报仇雪恨。这几年,他们和袁绍之间的仇怨结得太深,他们太想报仇了,情绪都很激动。在这种情况下叫他们立即撤出关中,恐怕……”
赵云明白了麴义的意思,麴义打算延缓撤军的时间。此次勤王大军的统帅是麴义,副统帅就是赵云,这种大事,两人必须意见一致。
“韩遂已经回西凉了,我们继续待在关中,既没有兵力上的优势,也很难找到勤王的机会。相反,由于我们的存在,袁绍、蒯越、马腾和张济等关中诸将为了对抗我们,会紧紧地靠在一起。这无论是对勤王,还是对关中局势,都没有任何益处。”赵云缓缓地卷起手中的竹简,笑着说道,“云天兄,要想找到勤王的机会,要想以最小代价勤王,就要让他们互相打起来。要想让他们互相打起来,就不能给他们联手的机会,不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强大的威胁。”
赵云摸了摸手中的书简,继续说道:“这是一卷书简,我们即使用两只手,也很难轻松折断。但如果这只是一片薄竹,我们用两根手指头就能折断。大将军的建议是正确的,我觉得还是急速撤出关中为好。”
麴义沉吟良久,欲言又止,看上去很犹豫。
麴义连声冷笑。
“河北诸吏,包括北疆军中的很多将领,都认为北疆军无敌天下,完全可以横扫天下。他们从来就不考虑一下打仗需要多少财赋,要动用多少人力物力,也不考虑一下广袤的大漠和边郡需不需要稳定,更不考虑河北三州一千万多万百姓的温饱。他们嘴里说是为了大汉社稷,但其实他们心里想的都是自己的功名利禄。”赵云面带微笑,轻轻说道,“比如说,这次我们动用十万大军入关勤王,所要耗费的钱粮军械物资,所要征调的民夫马车船只我就不说了。我就说说这次铁骑入关,如果没有我们北疆军对大漠胡族这五年的威慑,大漠和边郡能得到五年的安宁和休养生息?没有这五年的安宁和休养生息,风云铁骑、乌拉尔山铁骑、羌人铁骑和匈奴铁骑能同时南下作战?”
麴义张口要说话,赵云把他拦住了。
“云天兄,如果我们都能设身处地真正为大汉社稷的千秋万世考虑,都能为大汉千千万万百姓的温饱和安宁考虑,都能收敛一点自己对名利和财富的**,都能少一份自私自利,多一份忠诚和信任,这天下终究有一天会国泰民安,大汉终究有一天会威临四海。”
“云天兄,张济、王方和皇甫鸿倒戈,不是为了把天子送给袁绍,而是想和过去一样,把天子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天子年纪小,受到这帮人的欺骗和威逼,无法分清忠奸,下旨打我们也很正常。天子和我们不熟,甚至根本不认识,他怎么会相信我们?他当然相信那些一直陪伴着他的大臣们。所以,我觉得大将军的想法是对的,让他们互相打去,等该死的人都死了,等天子知道除了大将军没有人能救他了,我们再去勤王,也不迟嘛。”
赵云拍拍麴义的肩膀,笑着说道:“你总不会认为,袁绍突然改弦易辙,带着天子去洛阳吧?就算袁绍真的改弦易辙了,张济这些人会答应?朝中那些仇视袁绍的人会答应?我看刘表都不会答应。袁绍一旦把天子带到洛阳,再把他废黜了,刘表还能保得住荆州?一张圣旨就能把刘表叫到洛阳去杀了。”
麴义忧心忡忡,沉默不语。
赵云想了想,问道:“云天兄,你不会是担心韩遂骗我们,嘴里说撤出关中,暗地里还留在关中,准备和我们一样捡便宜吧?我看不会,韩遂没有粮草了,长安一战他又因为暗中帮助我们得罪了袁绍、马腾,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继续留在关中了。”接着他拍拍麴义的后背,小声劝道,“我知道你心有不甘,但关中局势摆在这,大将军又有军令,不撤也得撤了。如果我们不撤,大将军会发怒的。”
麴义心中一抖,脱口说道:“我打了败仗,勤王之事半途而废,大将军即使现在不杀我,将来呢?将来一旦勤王不成,天子出了什么事,或者袁绍真的改弦易辙,他勤王成功了,我们都成了叛逆,河北因此乱了,大将军会不会旧事重提,把我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