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二章 如临深渊 第十二节
但当前的问题不是大军能不能攻占洛阳的事,而是大军能不能得到冀州粮饷支持的事。
我要是不死那真是奇迹了。从历史悠久、血腥残酷的皇权和相权、皇室和朝廷之间的权力斗争来看,朝廷不是自己待的地方,权柄也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
血淋淋的事实太多了,眼前就有大将军何进和相国董卓两个活生生的例子。
打下洛阳后,我还是立即把朝廷迁到洛阳,然后迅速从洛阳脱身。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性命,更是为了北疆的生存,北疆数百万百姓和十几万边军的生存。
你们想怎么干你们干去,我不掺和,我奉旨戍守北疆,我只要把北疆保住,大汉社稷就能留得一丝元气,我也算实现了对先帝的承诺。
武人惹不过士人,难道还躲不起?不勤王就不勤王,只要当今天子还是九五之尊,只要他还活着,我也算没有背叛先帝,没有违抗先帝的遗诏。
第二章如临深渊第十二节学术、国策、律法、改制、中兴这些事,其实都是大臣们、士人的事,自己一旦不慎,就会重蹈董卓的覆辙。
想想董卓奏请天子设立古文经学博士,让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并列官学的事就知道了。
所有罪名最后都是董卓的,改制不对,杀人更不对,反正都是董卓不对。
如果这个改制由袁隗和大臣们来办,他们也要杀人,但他们杀人可能就是盖世功绩了。
自己主政了,执掌权柄了,但接着要干什么?要听这些士人的话,要成为这些士人手中的刀,要成为士人夺回相权的武器,要保护士人按照他们的梦想进行改制,重建一个崭新的大汉国,否则怎么样?
我就不信,凭你们这些人,难道还能把大汉社稷翻个底朝天?李玮刚才要我慎重又慎重,显然也是话里有话。
李弘考虑再三,摇摇头,
“当务之急是拯救社稷,尽快稳定社稷,而不是急于商定中兴社稷之策。”赵岐非常失望,仰天长叹。
李玮一脸肃穆,眼里悄悄闪过一丝喜悦之色。李弘拒绝执掌权柄。为了确保大军击败董卓,占据洛阳,早日西上长安勤王,李弘极力劝谏长公主和朝中大臣们不要解散朝廷,还是以冀州牧韩馥代理太傅府暂理国事,渤海郡太守袁绍领监御史,自己率军征伐为上上之策。
现在袁绍在河内惨败,三路夹攻中路取胜之策被迫取消,只有两路夹攻了。
否则他们就不支持我执掌权柄,言下之意就是要对付我,要告诉天下人,我就是第二个董卓,是大汉第二个最大的**侫.朝廷的大臣们和袁绍、韩馥有什么区别?
大臣们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勤王,勤王之后还要逼迫天子退位禅让,这和袁绍现在要废黜天子重建皇统有什么区别?
大臣们不惜大动干戈,不惜生灵涂炭,要杀袁绍、袁术、韩馥,要把所有阻碍中兴社稷的人都杀了,这和袁绍举兵讨董诛杀毋丘毅等四位大臣有什么区别?
今天他们可以筹划征伐杀袁绍、袁术等大臣,可以商量将来如何逼迫天子退位,明天他们也可以筹划杀我,甚至我死后,还把所有罪责一股脑儿推给我。
当真以为我是白痴啊。打下洛阳后,自己背着中兴社稷的大任,被朝廷逼着南下打袁术、孙坚和孔伷,东上打袁绍、韩馥、刘岱等州郡大吏,接着还要去平定黄巾军,去关中勤王,打到最后我北疆大军还能剩下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