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六二二章
他把话都说到这个份,龚文道也无法再劝他,后者说道:“如果将军执意要去,就让末将陪同将军一块前往!”
这次的建康之战,虽说由孙冰和许炎统帅的水军被人家打了个落花流水,险些他俩也一并丧命,但林浩天非但没有怪罪二人。反而还大大奖赏两人,分别赐封了中将军的头衔。
原因很简单,仗是打输了,但输得不丢人。打出了金军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气势,最关键的一点,他俩成功吸引了以高通为首的建康水军,为第一军团和金军的顺利偷渡铺平道路。可以说金军能一鼓作气打下赤国都城,孙冰和许炎的功劳即便未排在第一位,但也是名列前茅。
对他二人的意见,林浩天还是很重视的,不过,若是拒绝高通的归降,在林浩天看来又太过于可惜。他琢磨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见一见高通,等见面之后再决定是杀是留。
林浩天的旨意被传到建康大营里,而后,建康大营的主将又把林浩天的旨意转告给这批赤国的残余水军。
看林浩天这份旨意,并没有明确的说明要接收高通一众的归降。只要高通前往建康负荆请罪,曾是他部下的东海水军主将龚文道忧心忡忡地劝说道:“将军,以末将来看,林将军是要致将军于死地啊,将军绝不要当,不可去建康!”
在接纳李威之后,林浩天册封他为中将军,并继续执掌虎威军,只是又为他安插了两名副将,由征武令筛选出来的青年将领,胡夏和董竹。
至此,虎威军正式归入到金军当中,若按照金军编制来算的话,它是金军的第八军团,也是第二支骑兵军团。
赤国非穷国,经济发达,实力雄厚,其国力甚至要在金国之上,金军和新赤联军攻占建康,接收了赤国的国库,其中囤积有大量的金银。林浩天在该他大方的时候绝不会小气,不用宋浩向他提,他主动把赤国国库里的钱财拿出来,与新赤国平分。
他这么做,让宋浩都有些过意不去,毕竟在灭赤之战中,金军才是主力,新赤军出动的兵马虽也不少,但却没打过什么硬仗,伤亡也极为有限,反观金军那边,四十万的铁狮军到现在只剩下二十来万,第一军团、第四军团、第七军团等各军团也都有不小的损伤。
宋浩有向林浩天推辞,不用分给新赤国这么多的钱财,但林浩天执意不肯,既然赤都建康是金、新赤两国共同打下来的,那么所有的战利品,就应该两国均分。
高通苦笑,虽说现在建康水师和东海水师已兵合一处。全军下有十多万人之众,大小战舰近千艘,可是赤国的全部郡县皆已落到金国手,己方也已成为孤军,十多万兄弟每天要吃要喝,可粮草从哪来?军饷又从哪来?没有陆地做支持。自己麾下这支庞大的水军又靠啥来养活?他长叹一声,说道:“如果能用我一条命,换回全军将士的性命,那倒也值了!”
“将军……”龚文道大急,颤声说道:“金人恨将军入骨。将军此行,必然凶多吉少,万万不可啊!”
高通摆摆手,说道:“如果我此行建康真的有去无回,而金国又无接收我军之意,文道,你就让那些想要回家过安稳日子的兄弟们都走,如果还有兄弟不想走,你……可带着他们远走高飞,东海以东有诸多岛国,虽然海盗肆虐,但我想以你之能力,定然可以带着兄弟们打下一片天地。”
听闻这话,龚文道当场落泪,哽咽着抓住高通的衣袖,边抹着眼泪边说道:“将军为何不带着我们走呢?只要有将军在,将士们的心便不会散,无论我们到哪,都不会辱我大赤水师的威名!”
高通摇头说道:“背井离乡,非我之所愿,也非众兄弟之所愿,那是到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凡还有一线希望,我都应努力去尝试,让将士们能留在故土,和家人团聚,所以,这次建康之行,我非去不可!”
林浩天如此大方,自然让新赤军将军对其好感大增,赞不绝口。
此后不久,建康大营那边突然传来消息,原建康水师的主帅高通以及原东海水师的主将龚文道率两军水师来降,现就聚集于建康大营之外,请林浩天定夺。
听闻高通主动来降的消息,金将们都很吃惊,不等旁人向林浩天进言,孙冰、许炎二将当即向林浩天表示,绝不能接受高通的投降。
高通与己方有血海深仇,己方十万水军的全军覆没正是高通一手造成,当时若非孙冰和许炎下定决心,拼死一战,恐怕也得交代在高通手。
对高通这个人,他俩是又忌惮又害怕,何况,以高通的能力,真被金国接收的话,他二人水军主将的位置怕是也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