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六二八章
在邵林的授意之下,原本一件很简单的行刺案件在极短的时间里演变成波及整个赤地的屠杀行动。在此期间,有大批的赤人被无辜杀害,还有更多的赤人被蒙冤下狱,受尽折磨。
至此,赤地的各郡县、各城邑即便是在大白天,街道的行人都寥寥无几,百姓们吓得不敢出门,商铺、小贩们吓得不敢开张,整个赤地已呈现出一片萧条状。与当年的热闹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
邵林把事情开了头,但他却没有能力让事情收尾,各地的郡府现在要讨好的已不是魔系冥武者,而是林浩天。在各郡首的心目当中,无疑是谁杀的‘叛党’多,就代表谁对大人最忠心。
势态愈演愈烈,到最后,已进展成难以控制的局面,赤地的百姓怨声载道,对金国的抵触情绪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强烈,只是不敢再轻易说出口罢了。
直到事态恶化到无法控制的时候,才传到彭谦那里。后者听闻,大为震怒,分别给林浩天和邵林各写了一份信。
孟安的同谋者,都是富甲一方的财主,家大业大,光这几位的全家老小加在一起得有千号人之多。
魔系冥武者奉邵林之命将其统统抓捕起来,在严刑供之下,确认孟安的供词不假,他们确实有参与对林浩天的行刺计划,而后魔系冥武者以谋害金国忠臣的罪名将这几家人连其九族全部处决。
按理说事情至此就该告一段落了,可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邵林有意要借用此事打压赤人对金国的抵抗情绪,想把事件扩大化,他令人给各郡的郡府传了口信:行刺大人的主谋虽然已死,但是不是仍有同党的存在,还未可知,事关大人的安危,必须严查,宁可错杀,不可有漏网之鱼,若日后再出同类事件,王颂便是前车之鉴。
他这个口信传到各郡的郡府,可把众郡首们吓得不轻。
给邵林的信,内容不多,却充满斥责之意。就差没直接开口怒骂斥责了,而给林浩天的信,则要直截了当得多,参了邵林一本,指出魔系冥武者行事有不当之处,而且也越界了,地方的治理。这本是他的职责所在,现在魔系冥武者越界插手,把赤地各郡县闹得一团糟,死伤无数,民不聊生,实在是罪无可恕。
彭谦的为人一向圆滑。八面玲珑,能让他写出言语这般犀利的信,可见他是真的被气极了。
接到彭谦的信后,邵林第一时间写了回信,言语很是客气。承认自己确有过错,当时只想着打压赤人的抵抗情绪,没想到事情会适得其反,变成现在这步田地。
而后,林浩天也写了回信,但回信当中并没有责备魔系冥武者的意思,反而还劝说彭谦,魔系冥武者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做事的手段有误,让彭谦多多体谅。信的最后是林浩天责令彭谦,马上平息赤地混乱的局势,适于使用什么样的手段,让彭谦自行定夺。
现在,林浩天已然回到宛城,彭谦还留在建康,正好可以就近处理此事。
泽平郡发生大人遇刺之事,魔系冥武者当场就杀了郡首王颂,如果在自己的地头也发生这等事,那自己的脑袋可也要搬家了。
接到邵林这样的口信,各郡首们又哪敢怠慢,一个个都使出浑身的解术,严查那几名主谋的同党,他们所调查的对象当然是平日里和那几人交往密切、来往频繁的人。
可要知道那几人都是富商,商场的往来、私下里的结交,所涉及到的人太多了,各郡的郡首倒是严格遵照邵林的意思,宁可错杀,不可错放。
对这些人,各郡都采用了最直接最简单也最不留有后患的手段——杀!
邵林的一个口信,发展到最后,演变成血腥的杀戮事件,这段时期,可算是赤国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时期,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各地的郡首们简直像是在比赛,比谁杀的叛党多,一个个生怕落于人后,让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