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进宫请罪
“可命宁王殉陵……”
一国君主的安葬地点是国家大事,关乎着皇家气运和大明国祚,满朝上下不敢马虎。
朱厚照脸色大变,秦堪知道这条毒计大概行不通,黯然一叹,退而求次道:“……殉陵是不人道的,正人君子所不耻,不过可以着宫中画师为宁王画一幅头像,白底黑笔,画好后将其画像送进泰陵,画像四周挂满菊花白绫,画前供香炉一鼎,檀香三支,让宁王的画像每日每夜陪伴着先帝的英灵,以此寄托对先帝的哀思,如此,先帝九泉之下亦不寂寞了……陛下觉得如何?”
时已下午,经过七天七夜的哭灵后,道录司官员领着一批和尚道士进宫办了七场法事。
朱厚照越听越觉得有道理,最后哈哈一笑:“好,就照你说的办!宁皇叔一定会感激涕零的,大用,宣宫中画师去宁皇叔驿馆,给宁皇叔画一幅近身画,叫画师画得逼真一些,不然扒了他的皮。”
“臣,遵旨。”
…………
朱厚照道:“宁皇叔的扈从虽有不检之处,但宁皇叔对父皇还是一片兄弟赤诚的,秦堪你心里莫存芥蒂。”
…………
秦堪慌忙道:“陛下言重了,臣怎敢对宁王殿下心存不敬?”
皇宫巍峨,深锁帝王。-.-
事情便这么定下,弘治十八年六月初五,户部拨银二百余万两,工部拨工匠四千余人,大行皇帝的陵园正式动工兴建,经礼部与诸朝臣商议后,弘治帝的陵园被定名为“泰陵”。
顿了顿,秦堪颇似感慨道:“臣一直很敬佩宁王对先帝的兄弟情谊,先帝仙逝,宁王殿下想必心中非常哀痛,陛下若有孝心,不妨成全宁王殿下的一片赤诚情谊。”
于是朱厚照派了三位太监,分别叫扶安,李兴,覃观,以及当时的礼部右侍郎王华四人一齐去施家台勘察数日,回来后四人上疏,称钦天监倪谦所言不虚,施家台风水正聚合帝王气象,适合大行皇帝陛下归寝。
“如何成全?”
钦天监监副倪谦向朱厚照奏曰,宪宗皇帝所葬之茂陵西面,一个名叫施家台的地方,其山地面貌聚风藏水,“庶可安奉神灵,为国家祈天永命之助”,工部给事中许天锡建议派朝堂精通风水的大臣复勘一次,礼部尚书王琼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