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初来乍到
秦堪瞬间一切都明白了,调派南京或许是指挥使大人的意思,不过把他安排在东城千户所下面,恐怕就是南京这帮锦衣卫属下打的如意算盘,这是打算用他来缓解小公爷心头那口怒气呢。
秦堪站在南京城墙下,仰头注视着城门上方布满了青苔,显得沧桑无比的“应天”二字,他缓缓吐出一口胸中浊气,脑中一片清明。
“杨兄,我……和小公爷也不熟啊。”秦堪苦着脸道。
南边以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托钟山,北依后湖,西北金川门一直将南京城区扩展到毗邻长江,可见当初洪武皇帝何等气魄,将大明的都城打造得固若金汤,攻守皆俱。
杨天寿摇头道:“秦兄弟这话就不敞亮了,以后都是卫里的兄弟,明人不说暗话,你和小公爷在绍兴时交情颇不一般,魏国公府那里,还要仰仗兄弟转圜一二呢。”
以后一定不能再干这种不冷静的事了!
**********************************************************
“咱们锦衣卫里哪个混蛋惹到小公爷了?”
这一年,弘治十七年四月,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被命运推上了大明的舞台。
杨天寿摇摇头:“据说是个百户,领着兄弟们闯进一家青楼收平安银子,恰好小公爷在里面喝花酒,扰了小公爷的雅兴,那家伙又是个新来的夯货,不认识小公爷,顶了几句,于是小公爷勃然大怒,带人把他打残了不说,还把这千户所也砸了个稀烂……”
古朴沧桑的城墙上,深深镌刻着篆体的“应天”二字,城墙高六十余丈,全部以巨砖条石砌成,城墙全长约七十里,从前元至洪武末年,历时三十年始修成,之所以大耗人力物力修建这座古都,乃因洪武帝征战天下时采用了儒生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座城直到目前,仍是世界第一大城。
秦堪异常诚恳道:“杨兄你要相信我,我和他真没什么交情,不瞒你说,我只是在绍兴揍过小公爷一顿而已,除此之外,我和他真的不熟……”
一路无话,众人经过杭州,湖州,五天后终于到了南京南城聚宝门外。
杨天寿惊恐地睁大了眼睛,整张脸慢慢变绿了:“…………”
南京位于绍兴西北方,不远,也不近,约七八百里距离,以秦堪一行人的速度,约莫要四五天才能到。
秦堪带着迷茫的神情,像怒海中的一叶扁舟,昏昏噩噩的在杨天寿等人陪同下,走进了南京城。
秦堪擦汗:“他也是新来的?”
这里,会是他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么?在这煌煌大明盛世里,一个穿越者将会走上哪一条路,攀上哪一座高峰,方才不负这一场新的人生?
杨天寿意味深长的瞧着他:“对,这位百户上任才三天,就被锦衣卫革了名,抬回家养伤去了……你这个百户,恰好是接他的班。”
六朝古都,金陵形胜之地,紫气东来,帝王君临天下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