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要做拦路虎
这件事情谈妥,张恪心想自己又当了回阴谋者,而且这次很可能直接阴了周瑾瑜一把,谁知道正泰集团与三星有没有其他关联协议?
陶行健不止准备了一份材料,张恪向他要了一份材料,给徐学平打电话,现在只有徐学平有能力在这个时候否决这事。
爱达能不站出来,还是尽量不要站出来,张恪让朱小军注意对谁都要守口如瓶,张恪更喜欢躲在背后阴人,而不喜欢跳出来跟别人硬顶,仅仅是正泰集团倒也罢了,商业上的、官场上的事情错综复杂,谁知道这边正斗得酣畅淋漓,那边会不会又跳出一个敌人。
香雪海合资案,只是地方政府与企业对外资盲目的热捧,缺乏清醒的认识,或许根本就是不愿意去顾虑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但是一切都是在合法的程序下走到最后一步。只能依赖省里否决这一方案,但是要依正常的程序走,不要指望省里有谁会为此事站出来。
陶行健没想到张恪真会帮他阻止此事,他虽然不清楚张恪已经请动省长徐学平,但是爱达公司异军突起就充满了神秘色彩,既然愿意助他,当然会有一些特殊能耐。不管爱达打的是什么心思,首先要阻止这份合资方案在省里获得通过。
“但是为什么很多城市搞绿化喜欢种草?百年树人,十年树木,种草,一两个月就很漂亮了……”周游笑着说,“企业与政府的立场有很大的差别,一名成功的企业管理者,他一般只看事不看人,而要做一名成功的官员,他一般只看人不看事……”
香雪海合资案并非单纯的是一个企业的问题,香雪海合资案反应于当地政府对外资的盲目追捧,对外资缺乏应有的警惕(官方说法),不仅众多民族品牌给外资借合法的手段扼杀,还使得东海省家电产业集群沦外资家电巨头的加工车间。
周游这么说,未免有些过于悲观了,国内毕竟还有能坚持原则的人。
徐学平与秘书李义江也很快坐车从省政府赶了回来,在徐学平的书房里,张恪将材料交给他,又将来龙去脉简明扼要的讲述了一遍。
让朱小军去做那个胆大包天、将事情捅破的那个人,可不是几句说教就能让他热血沸腾的,张恪甚至向他承认在这件事中有爱达公司的利益纠葛。
陶行健对他私自往省里递材料可能导致的后果十分清楚,这份材料要没有特殊的渠道,不可能送上去;就算运气比较好,材料送上去,还要阅读的领导对合资这件事有着清醒的认识;就算分管的领导认同陶行健的观点,但是他怎么可能不考虑到惠山市的态度。
十一月五日,张恪、周游、傅俊与李月茹、江黛儿母女乘火车赶往北京,在火车上,张恪问周游:“要是我们有机会收购香雪海,将这个品牌继续发扬光大的把握有多大?”
芷彤跟晚晴住在海州,周叔惠便自己找地方发挥余热,张恪赶到新梅苑,她也刚接到徐学平的电话赶回来与保姆一起准备中饭,看着张恪从车里钻出来,笑着责怪说:“嫌我们老头老太唠叨了,到省城来还住宾馆,要不是有事情,是不是还不跟我们打声招呼?”
目前朱小军所知,爱达公司是张恪的家族公司,张家具体的事情还不知道,但是张家背后站着省长徐学平却真真切切,朱小军惟恐不能跟张恪这边进一步拉近关系。他也知道现在省经贸委系统里对这起合资案很头疼,都想睁只眼闭只眼让这件事这样过去,要是由他捅出来,等于是在省经贸委系统里捅了个大马蜂窝,但是话说回来,这个马蜂窝是背后站着省长徐学平的爱达公司指使他捅的,他还需要犹豫吗?
张恪不方便到省政府去找徐学平,徐学平接到张恪的电话,听张恪说有比较重要的事情汇报,便让张恪去新梅苑一起吃中饭。
朱小军做事没有太大的魄力,总是瞻前顾后,但保他仕途顺畅总不成什么问题,就算这件事过后,他在经贸委系统里混不下去,将他调到其他系统或地方,都不成什么问题。刚刚大学毕业、享受副科级待遇的机关办事员,丢哪里,哪里都不会在意的。
当然,就算徐学平认同陶行健的观点,也不可能简简单单的就完全否定惠山市政府做出的一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