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手机平民化
李在洙也乐意看到跟锦湖不对付的宏信能更强势一些,如此小忙也不介意帮宏信一把,说道:“在我的职权范围之内,总是乐于给别人帮助的。”
这种担忧堵在心头真令人沮丧,窗外下着淅沥小雨,李在洙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准备亲自通知严文介,三星打算延缓三星宏芯晶圆厂的建设计划。
“我们之前还怕会打扰唐省长呢,到时候我们就敢给唐省长跟恪少发请帖了……”周小兵说道。
“……担忧利润水平下降,三星不正应该将晶圆厂迁到国内来降低制造成本吗?”严文介在电话那头质问道,三星宏芯晶圆厂开工延期,对海粟科技绝对是负面消息。
“真是不错,等你们这边的工厂生产出第一台手机,我还要再过来看一看……”唐学谦老家新泰,不过他人生的中青年时期都在海州渡过,对海州的感觉更加亲切些,对新元电器这些海州土生土长的企业尤其的关注,再说新元电器在海州的崛起,也是唐学谦在海州当家作主之后的事情,跟锦湖的关系也十分的密切。
“……”对严文介的质疑,李在洙也难以回答,总不能告诉他三星延缓了本部新厂的建设计划,才依次顺缓老厂的外迁。
九八年时三星几乎就要给吹扫而来的亚洲金融风暴摧残殒落,虽说这次有别于九七年、九八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至少此时的破坏力还只局限于互联网投资领域,有可能会向电信以及电子基础设备制造领域波及,对传统产业的波及会较小,但是对三星的影响也非同小可。
“也许会紧跟在科王脚步之后,先试水印度市场……”周小兵说道,这在别人面前,或许是新元极为重要的商业机密,但是在张恪面前真不能算什么商业机密。
三星这些年来一直都重视存储芯片业务的发展,存储芯片市场差不多占了整个半导体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三星从九十年代中叶起,在存储芯片市场就排名第一,存储芯片业务也成为三星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听周小兵这么说,张恪就明白过来了,新元电器并不甘心守着眼下的成绩不思进取,笑着说:“新元这就要开拓海外市场了?”
这两年新经济浪潮导致全球互联网、电信投资剧增,市场对存储芯片的需求也是激增,这也是三星这两年来能迅速摆脱亚洲金融风暴阴影的重要原因。
“大跨度钢结构的组装厂房,建筑材料都是预制件,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形象的说就像板式家具,工厂生产好运工地来安装,地面用水泥扫平就行,厂房就算建成了……速度要比传统的工厂建设要快一些,”周小兵介绍起工厂的建设情况,“首批工人也都培训了一个月,差不多再有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在金山工厂生产的第一只手机就要从生产线上诞生了……”
金南勇站在办公桌前,严文介电话里声音有些高的质疑,他也听得一清二楚,他早知道宏信在海粟科技上另有图谋。他有时候心想这个国家的商人真是幸福,如此赤裸裸、不加掩饰的行为,韩国六、七十年代也曾有过,这些年却不得不收敛,就像三星的精神领袖李健熙也因为陷入行贿案丑闻而一度隐退。不管宏信在海粟科技上有什么图谋,三星做决策时自然不能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得失,李在洙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严文介的质疑,金南勇注意到他握着话筒的手十分的紧,显得很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
春节之前这里还是一片空无片瓦的荒地,此时已经是整饬的厂区,笔直的道路在厂区内纵横交错,厂房高大簇新,园艺工人们正给厂区里的空地铺上草坪,也有为数不多的林木。
“可不可以暂时不要宣布这个消息?”严文介也从李在洙的沉默中意识到三星的决定很难改变,也许李在洙也只是执行者,他退一步希望三星能暂时隐瞒消息不对外公布,这样的话对海粟科技的股价就不会造成直接的冲击。
“新元的速度很快啊,看上去不用多久工厂就可以启用了……”唐学谦站在厂区大门前,看着工厂,感慨的说道。
周小兵跟着笑了笑,就算给张恪发请谏,也根本不奢想他会专程跑一趟,他想做什么还不是随他的性,说道:“没办法不快,科王都已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拿到销售许可了,而且科王正在谈收购印度的一家电信企业……”
如今的局势已经比较明显了,就是对互联网、电信产业的过度投资才导致眼前的全球证券资本市场的新经济浪潮泡沫危机,即使能平稳的渡过眼下的危机,全球对互联网、电信产业的投资也将大幅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到市场对存储芯片的需求。
新元电器眼前主要是替锦湖、联信代工生产手机,张恪知道新元电器现在所获得的订单只需要海州的工厂就能完成任务,金山工厂没有必要抢在年中之前启用。
五月初三星电子的紧急讨论会议上,都一致认为存储芯片利润水平会大幅下降,甚至有些高层会担忧存储芯片业务会出现亏损——九九年,存储芯片业务给三星电子贡献了近十亿美元的净利润。
“你们请唐省长就足够了,把我给忘掉吧,我可不想为蹭一顿饭跑个长途,”张恪忙开玩笑拒绝掉,“不过你们的速度是够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