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诸士孰为佳(下)
优点显而易见,可缺点则更为明显,他们两人怎么能排到这么高的名次上去?
王安石皱着眉头,狐疑的抬头望向赵顼。
赵顼知道王安石为什么犹豫,但他并不在意。
这样的修改并不算什么。既然是殿试,最高的评审官就是天子一人。别说第九、第十,就是状元、榜眼,也是赵顼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说谁是状元,谁就是状元!
上一科,也就是熙宁三年的殿试,状元叶祖洽便是由赵顼钦定。叶祖洽的卷子初考在第三等,覆考在第五等,但到了赵顼面前,直接让宰相陈升之当庭宣读,就这么给提拔成了状元郎。
第四名到第二十名,为第二等。
以上二等同属一甲,为进士及第。
第三等为二甲,进士出身。
至于第四、第五等,则是三甲,同进士出身。
王安石接过名单,只一瞥,就看到了被朱笔修改的地方,手不由自主的就是一颤。
‘祖宗多因循苟简之政,陛下即革而新之’,叶祖洽在卷子上写下的这一句,在考试官、副考官眼里,根本是让人恶心的阿谀奉承,可赵顼就是喜欢。皇帝要让人知道他对新法的支持有多深,便刻意将说的好话最为中听的叶祖洽提拔了上来。
天子是这样的xing子,王安石很明白,韩冈、叶涛没有被提到前三名已经是赵顼慎重考虑过了的结果。
但他还是不得不说话,上前半步,“陛下……”
赵顼抬手拦住了王安石的谏言,“为国抡才,与他事无关。又是朕自己挑选的,相公就不必多说了!”
天子拒绝得干脆无比,不仅让王安石明明白白的听清楚了其中不容违抗的味道,也传到了屏声静气的等着王安石唱名的每一个人耳朵里。
第九,韩冈;第十,叶涛。
韩冈和叶涛,一个是他未来的女婿,一个是给他未来的侄女婿。
这个名次一旦公布,可就要掀起轩然大波来了。
对于这两人,王安石自问了解得很清楚。
一个是军政两面皆有长才,xing命道理也有自己的一番认识,却是不擅文辞,与诗赋无缘;另一个则是文多质少,诗词文章可算得上是出sè,可对朝政尚未有太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