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二)
王韶的想法韩冈能够理解,但他的本心却是有些不以为然。这等无谓的面子问题,其实太在意也不好。至于所谓的怕镇不住姚兕姚麟,光凭赵顼通过诏书交到王韶手上的‘便宜行事’四个字,足以将任何敢于违抗军令的将校,砍了脑袋下来示众了。
沈括一眼望过这两千乡兵,还有远远站在一旁,气势更为沉凝的前任将校,有些心神不宁。
韩冈叹了口气,要是前日他身在前线,肯定要劝诫王韶的。不过是些去年临洮一役后,从泾原路传来的一些闲言碎语,何须如此提防?
这时几名骑兵从衙门处赶过来,匆匆地将沈括请到了一边。
“三哥放心,小弟以后肯定当心。”王舜臣道,“只出动万人不到,就硬从木征手上抢下一块地来。等姚兕过来,谅他也不敢指手画脚地说什么了。”
随着前方的兵力越聚越多,韩冈也是越来越难放下心来了。吐蕃人占据了人数上的优势,抽调部分兵力过来偷袭后路那是必然的。
随便在跪下的人群中,点起了一个领头的,沈括问道:“你叫是什么名字。”
熙宁五年三月十八日,在河州城下,宋军已经聚集了两万兵马,而面对的敌人接近五万。这等规模的会战,近两年来,只在罗兀城下发生过一次。
那名相貌朴实的汉子低头回道:“回官人的话,小人名唤尤三石。”
当王韶领军全数进驻了支流谷地,韩冈在珂诺堡这里加强了防御,又筹措了粮草输送上去。过了两天,姚兕领军到了珂诺堡。休整了一夜,便继续前行。
其中一名骑手风尘仆仆,身上也是大汗淋漓,急急地在沈括耳边说道:“运使,临洮堡对面的禹臧家援军到了!已经增加到两万人!姚都巡请运使赶紧调发援军,迟恐不及!”
“都是一路都巡检了,熙河路中能稳压你一头的将校,也就苗授之一人。还像小卒一样站在最前面,日后如何统领大军?”
“三十?”见着尤三石老老实实回话,沈括感觉着汉子并不是那种凶戾的叛贼,倒也不是不肯悔改的,他笑了笑,“……排行倒偏后,族中兄弟不少。”
只是既然王韶已经成功,那也就不用再提。
尤三石又躬了躬身,回道:“回官人的话,小人就一个兄弟,族人也不多。小人的名讳,是一二三的三,石头的石。”
王韶就是挣一个面子而已!
沈括微微一怔。寻常的百姓,许多时候见到官员连话都说不好,哪有可能会出来指称官员叫错了名字,将错就错了。果然还是广锐军出来的,见过一点世面。根本都不会畏惧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