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一)
苗授一力主战,当下他出言说服在座众人的时候,声如洪钟、眼神咄咄逼人,完全没有掩饰自己的好战之心。揭开胡瑗弟子儒雅的外衣,藏在里面的,是对蕃人不共戴天的刻骨痛恨,还有对战争和战功的无比渴望。
高遵裕则长笑道:“现在西贼的心思都放在横山,等天气再转凉一点,鄜延那边就要点烽火了。”他停了一下,“也可能是环庆那边要先打个头阵。”
大宋自三十年前起,连续遭遇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惨败后,关西军中精锐尽丧。直到如今,军中六十上下、战功卓著的老将寥寥无几。凭着一些残兵败将,二十年来只能勉强守着横山、六盘的防线。
“别羌不过是虚张声势、自壮其胆而已,非此不足以统领星罗结部。他拿着抵御官军侵袭的借口,已经杀了三个族中耆长,都是其兄康遵留下来的亲信……自乱家门,这是寻死之道。”苗授声音沉了一点:“真正需要担心的是西贼!光是兰州禹臧家的实力就不在木征之下,若是一个不巧,让别羌与禹臧家勾连上,进而交通西贼,诱得梁乙埋兵出青铜峡,越六盘山来支持他,河湟之事必生变数。”
但如今西军中的新生代都已成长起来。镇守缘边各路各州的中坚,基本上皆是苗授这样三四十岁的将领。无论是大名鼎鼎的三种二姚,还是刘昌祚、刘舜卿、曲端,都是近二十年来成长起来的少壮派。
不过相对的,大顺城位于连接鄜延、环庆的北线要道之上,一旦大顺城被围,两路交通就只能依靠南方两百里的中线——子午山小道,还有更南面的长安道。无论哪一条路,都不足以让两路能顺利并及时的运送兵员。
事实上,大顺城也圆满完成了这个任务,‘大顺既城,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益少。’四年前西夏前主嵬名谅祚领军南侵,便是惨败于大顺城下,传说他还在此战中中了一箭,很快便因伤而死,让梁氏兄妹得以掌控西夏朝政。
故而当西夏人每次进攻鄜延或环庆的时候,都不会忘记派一支偏师攻打大顺城。每一次,白豹城都会成为一根木楔,牢牢插在大顺城的喉间,让环庆、鄜延的北线交通时刻受到威胁。
大顺城的建立,一开始并不是为了维持两路的北线交通,而是为了抵挡西贼铁骑南侵的步伐。一旦党项骑兵自白豹城南下,能同时得到鄜延、环庆两路支援的大顺城防线,可以将其堵在北方。即便西贼能设法绕过防线,有大顺城钉在后方,他们也不敢在南面横行无忌,只能劫掠一番便匆匆而退。
“既然西贼主力在鄜延,偏师会攻大顺城,如何要担心西贼出兵支援星罗结部?”王韶反问着,只是听他的语气,却没有多少否定的成分在,大概仅仅是想测试一下苗授的水平如何。
王韶老成持重,“授之莫要小看别羌星罗结,宁可高看一眼,也不要轻视于他。”
依靠这些在官场上仍能算是年轻人的将领,自赵顼即位后,宋军一方猛然变得进取起来。进筑绥德、甘谷,拓土横山,开边河湟,甚至包括庆州李复圭几次失败的攻势,都证明了宋夏两方之间攻守易势的现实。而苗授这等少壮派的将领,也从中渐渐地感受到了最近从东京城中刮来的、与过去二十年截然不同的风向。
苗授说话声不徐不疾,平稳如一的声调中尽透着文人儒士的闲雅。只是他说的话,却是豪气自生:“别羌不足虑,若能与末将精兵千人,当取其首献于二位安抚座前!”
少年时一次接着一次地听着官军惨败的消息,不少人的父兄都战死在沙场之上。亲自上阵之后,又不断地被动防守,坐困愁城,看着西贼的铁鹞子在外耀武扬威。时至今日,新天子抱着观兵兴灵之心,让西军的年轻将帅终于可以一舒心中积郁,哪一个不是成日想着建功立业?!
而大顺城建立是在三川口之败的第二年,由范仲淹主持,在一个名为马铺寨的小军寨上扩建而成——只看马铺寨这名字,就知道是设立在交通要道上,拥有驿传铺递的寨子。
“横山为西贼命脉,朝廷亦是势在必得。如今朝中已有进筑罗兀之意,西贼对此不会坐视不理,今冬必有一番前所未有的大战。如此大战,绝不会仅仅牵制住环庆守军就够的。为了能让关西除鄜延外的三路都脱不开身,秦凤、泾原、环庆都少不了会有偏师来攻。
白豹城是西夏人在横山南麓的重要据点,位于环庆路和鄜延路之间。自白豹向东南四十里,便是环庆、鄜延两路北线交通枢纽的大顺城。近三十年前,白豹城曾经被任福带兵夜袭过。此战斩首六百,自军战殁则只有一人,因此而来的白豹大捷,是三川口之败后,宋军盼望已久的大胜。军中士气大振,任福从此得以统领大军,可紧接着便是好水川惨败,任福战死,白豹城也得而复失。
兰州的禹臧家虽然是吐蕃人,但一直都为西贼谨守西南门户。如果禹臧家受命南下,他们跟星罗结部当会是一拍即合。若不能先发制人,露骨山附近的蕃部都会投向西贼不说,甚至连临洮也会落入党项人手中。”
“兵出白豹,攻打大顺,阻断环庆、鄜延之间的交通,这样就可以安安心心地攻打绥德。声东击西,西贼来来回回也就这么几手。”苗授说着党项人可能实行的计划,言语间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