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无疆(下)
“官家,那要不要将怀炉带着?”王中正跟在后面低声问道。
这是要跟着数千年来积累起来的风俗、惯例和人心来较量,韩冈孑然一身,却要想改变这一切,可谓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赵顼略一颔首,便站起身要举步离开寝殿。
但他还是打算要去做,否则,他来到这个世界又是为了做什么?!做个优秀的宰相,侍奉天子,然后在青史中留下一个名字就算完事了?
“官家。”另一位随行内侍李舜举走过来,“该去大次了。”
赵顼此时已经身着十二章衣,上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下有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总计十二道图案,将天地万物穿戴在身上。头戴十二旒冕,十二条五色丝线串成的珠串,就垂在眼前。
随着天子踏上圜丘,仿佛天地神明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此处。在这座祭天之所,多少人宁神静气,随着乐曲,轻轻动着嘴唇,一起默默地哼唱着大典韶乐。
帐幕外,乐声伴随着脚步声响起,这是陪祭的官员们开始站位。
这就是宗教仪式的感染力,除了极少数人,无人不沉浸在肃穆庄严的气氛中,就连韩冈自己,也差一点沉没下去。
不过赵顼是没有办法休息的。他要穿着绛纱袍,戴着通天冠离开行宫,然后在大次中换上祭天的衮冕。半个时辰的时间,往往就在整理衣物和装束的过程中,飞快过去。
韩冈可不会这么认为。
“无稽之谈。”赵顼虽是这么说着,却也觉得有几分符合了事实。
一个稳定的中枢是必要的,可一个被神圣光环笼罩的皇权却是不需要存在的。
儒门道统敬鬼神而远之,但礼天地、敬祖先,就是华夏一脉的信仰,而将皇帝和上天联系起来,更是儒门的重要成分。
大次,就是按设在祭天圜丘前的帐幕,供天子更衣休息所用。而重臣们所使用的帐幕,则成为小次。
但凡天灾人祸,或是祥瑞吉兆,都是上天对天子和朝堂治政的评价。天人感应之说,虽然识者嗤之以鼻,但毕竟已经深入人心千多年。若是逢上大灾大疫,即便智者,也免不了会疑惑和动摇起来。
赵顼摇摇头,王中正是一片忠心,但却是不可能的。在朝廷大典上,一切都必须依照礼制。随身的饰品、器物,不可多,不可少,绝不能有半点差池。就算坐在玉辂,都不能在脚边放着,何谈随身携带怀炉。即便天子也行不得快意事。
不击败——最少也要动摇——环绕在皇帝身周的光环,韩冈希望看到的一切,就绝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