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一)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纵使是中人之姿,也能锻炼出掌控朝堂的能力。可在眼下。没有任何处理政事的经验,甚至不知该如何保持朝堂上的平衡,就算是后宫,在过去,管理者也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
殷墟里面的青铜鼎不一定就是司母戊,很可能是其他性质类似,重量相近的礼器。
或者宰相有足够的威望和能力,也能帮着做出决定。但王珪不行,向皇后绝不会去信任他,也不可能让王珪自己处理弹劾他自己的奏章。地位更高的王安石又不可能为这件事而开口。其他宰执更是怕惹火烧身,躲还来不及。而可以信任的韩冈,碍于身份,却不肯答应参与朝廷政事。
不,韩冈心中立刻否定。
她只能去询问她重病的丈夫。
只是当那动荡的一夜中的更为具体的细节从宫中流传出来后,乌台上下又重新躁动起来。王珪——这名身负皇恩,却在定储之事上犹豫不定的宰相,成了御史们的新目标。
恐怕现在不会有人记得王安石上京是为了去相州主掌殷墟的发掘工作。说实话,要不是这一条消息提醒,韩冈自己都忘掉了。
一个个将笔杆化作投枪和利箭,瞄准了王相公的脑门,使足了气力射了过去。
这可是出乎意料的变化。
相州的祥瑞早就丢到了一边,向皇后看着桌案上高达尺许、来自御史台的弹章,脑中就是一阵阵地抽痛。
竟是司母戊方鼎!
得到的回答是留中。
所以相州知州、通判和安阳知县连署,将这件祥瑞之物,呈献上来。
是该留中吗?
不管怎么说,如此等级的巨鼎被发掘出来,其意义也只比夏禹九鼎和传国玉玺差个一筹两筹。对于帝王来说,这是上天的赐予,是货真价实的三代礼器!祭天时在圜丘下一摆,往台陛上走的脚步都能高上两分。
向皇后犹豫不决。
但看着这名吏员脸色涨红的兴奋,韩冈就明白,两千斤重的殷商青铜礼器,对于朝廷有多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