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七)
不过这边的土著也说今年的天气不对。正常要到十月十一月才开始下雪,今天竟提前了两个月。
这是王舜臣的一个幕僚发现的。他聘请的幕僚中,有大半是气学弟子。其中跟着他一路杀过来的两人,更是在横渠书院读过书。他们对各地地形地貌,人文地理,特产风物都十分关心,沿途都作好了记录。发现石炭,一半是运气,一半也是他们的努力。
第一场雪还是八月底下的,前两日正午还热得人油汗直冒,恨不得有张弓把这日头给射落了,可转脸就是北风吹,雪纷纷了。中午穿单衣,晚上就要围着火炉。幸好准备得充分,人人在马鞍后卷 了一件皮袄,要不然,跟随王舜臣的一万大军就给冻在末蛮的倭赤城中了。
王舜臣一路在营中走着,经过之处,来往将兵纷纷行礼。就是他的亲兵,也得到了许多人的礼拜。
才不过九月,末蛮【阿克苏】却已经是天寒地冻。雪也下了两场。
接下来就是一帆风顺,西州回鹘再无余力抵抗西征的汉家兵马。自焉耆以下,沿途大小城池无不开城降服。就连龟兹也主动开城。王舜臣好生抚慰之后,就带着当地贵戚子弟组成的仆从军继续西进。这样的武装游行,一直持续到他攻到末蛮,抵达西州回鹘的西界,方才与听到回鹘国灭的消息过来捡便宜的黑汗国的军队大打出手。这一战,王舜臣麾下万余大军伤亡近千,有四百多阵亡和重残,但黑汗国派来的七千骑兵,则只回去了一半。
倭赤城极小,转眼就出了城。除了汉军军营,其他营地都设在城外,绕着低矮的城墙扎营,用木栅围住营地。除此之外,王舜臣还另外分出了两百汉军,各占了一处倭赤城远郊的战略要点,以防敌军偷袭——在可靠性上,他只相信汉人。
但就在王舜臣北上的时候,龟兹回鹘的阿斯兰汗【狮子王】,也是毗伽布的斤的族兄弟,率军北上支援。刚刚拿下焉耆的部将见状立刻撤回了高昌。王舜臣闻讯后丢掉了辎重,带了八百骑兵飞驰南下,在清晨的薄雾中突袭了龟兹回鹘的两万大军,阵斩阿斯兰汗,随军的五位龟兹宰相,两人死于乱军之中,一人被俘,只有两人脱逃。
巡视过几个军营,王舜臣看过帐篷的情况。吃喝都不缺,饮食上看起来都没问题。
王舜臣领军跋涉千里,先破伊州【哈密】,休整了一个冬天后,又于高昌城下【吐鲁番】,七日内三战三捷,尽灭西州回鹘主力,高昌国主亦都护毗伽布的斤——亦都护为高昌国主号——丢下了后妃子女,连夜窜逃。王舜臣紧追不舍,除了分出一千兵马,让其西去攻焉耆【库尔勒】,其余人马全数北上,攻下了高昌国夏宫北庭【奇台】——那是大唐北庭都护府所在——逼得毗伽布的斤率残兵出降。
操着各地口音的钤辖之声,不绝于耳。
肉食在军中不缺。几次大战,马和骆驼俘获了无数,受伤、战死的也不少。腌肉、干肉,在军中堆积如山。还有被征服的部族,一次就能送来几百头羊。就是汉军,也学会了喝酥酪,吃羊肉。而面食也有,烤出来的面饼陪着肉汤吃,一名士兵,一天一块就够了。给马匹骆驼的草料,有些让人头疼,不过现在还能支撑。短时间内还是不用担心。
黑汗国前些年一分为二,正闹内乱,国中的主力当是无暇分心。可现在看着天气,就有些进退两难了。回头再看看地图,心里都在发毛。这一下,冲得实在太远了。自出了甘凉路后一路向西,到现在,三四千里路多半有了。
只是驱寒的燃料就很让人头痛了。只看眼前的风雪迎面而来,就知道过冬的物资不能再拖延。总不能全然靠秸秆。
王舜臣本来是想乘秋季气候好,休整一番后,到黑汗国边境上瞅一瞅。
王舜臣正考虑着是不是放弃进兵的计划,先退到摆音【拜城】过冬。虽然从龟兹过来的时候,只是匆匆而过,但却在摆音运气很好地发现了石炭矿。而且是露头在外,立刻就能开采的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