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五)
见气氛不好,韩绛连忙转移话题,“吕吉甫的意见也得好好想一想。”
“皇后的那位堂兄差不多也该回来了吧?”
蔡确轻咳了一声:“韩玉昆既然有信心,就让他试一试。一旦成功夺回代州,耶律乙辛就算暴跳如雷,我们又有何惧?”
“那也无妨。让耶律乙辛三分又如何?现如今银贵绢贱,五十五万银绢可以给他,换成十万两银,四十五万匹绢就可以了。”
“可如此一来,京营的损伤必重。”张璪犹犹豫豫地说着。
“就是怕他觉得骑虎难下,必须要赌上这口气。”
这段时间,支援河东的京营禁军,最大的人员损耗一个是水土不服,另一个则是各种意外,真正战死的数量微乎其微,这让许多人都放心下来。外地的禁军损失再大也干扰不到京中,但京营禁军一旦有了惨重伤亡,在有心人的控制下,京城内外肯定会出些乱子。
不论此行成败,都能逼迫辽人分兵防守黑山河间地,也间接的帮助了河东的战局。就是韩冈,之后也要感谢吕惠卿的围魏救赵之计。
之前宰辅们不能主张议和,因为那与向辽人投降无遗。一旦同意和议,地位还不算稳固的他们,会连同皇后一起,都将失去天下士民的信任,乃至对朝堂的控制。
只是一旦尚父殿下的斡鲁朵受到重创,宋辽两国之间现在的和议,很可能也一并化为飞灰。
虽然他们每天还要在海量的军需物资的批准书上签下自己的大名,但从各自本人的角度来说,也已经不再需要坚持战争。
故而在得知辽人遣使求和之后,派去陕西征询吕惠卿意见的中使,也附带了命吕惠卿将已经出发的兵马召回的诏书,只是能追上这支北上骑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初韩玉昆提议让商人去跟耶律乙辛打交道,这是个好主意。如果能将收益跟耶律乙辛计算清楚,他当是不会再闹着要岁币了。”
“邃明参政此言差矣。”薛向很难得地主动站了出来,“此辈皆食朝廷口俸,从没有比河北、陕西的禁军少上一文钱、半匹绢,怎么西军和河北军能与辽人拼命,他们就不能?朝廷养着他们又有何用?!”
“留着又能如何?还能拿来当人质不成?一刺史耳!耶律乙辛也要顾及面皮。”
“但也不能将他们往火坑上堆。”
“要看耶律乙辛肯不肯放人了。”
在京的两府诸公济济一堂,从排位最高的王安石,到最后面的薛向,基本上心情都很放松。战争已经到了尾声,正常进入收尾阶段,不会再有大的波澜。
吕惠卿为了一个集贤相已经不惜一切代价,而韩冈更是不打算在土地上与辽人妥协,真要按照辽人的意见强行议和,就等于是要面对两名军功显赫的枢密使的愤怒。
春风已经吹进了皇城中。
而且现在政府之所以能得到士林的赞许,是因为让辽人主动遣使来议和,这是前线和中枢配合紧密,且又得到了皇后全力支持才得到的结果。若是变成前后相攻的局面,皇后会站在哪一边在座的都没有把握。而战局会不会因此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政局的变化,那就更难说了。
“这是朝三暮四中的猴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