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
这是几位宰辅共同的意见。没了王安石,即使有文彦博、冯京、吕惠卿等一众致仕元老、前度宰臣在外,也掀不起风浪来。
太后驾临,接下来自然是宰相率百官参拜。
王安石上京甚至可以说是政事堂主动引导的结果,韩冈也主动担负起说服王安石的重任。他现在也的确说服了王安石——尽管只是勉强说服。
不过朝会的节奏,不会为这些期待所改变。
放下心中重担,千百倍的疲倦便如潮水般涌来,头脑中针扎一般的疼痛也跟着一起泛起,忍不住几声叫痛。
看见王安石低头俯首,向太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众目睽睽之下,王安石紧随苏颂,向着殿廷之上俯首行礼。
有三位宰相领头,议政重臣鼎力支持,加上自己在后做靠山,换个皇帝都没问题。
苏颂无视天子的缺席,这并不出人意料,但王安石接下来的动作,却让朝臣们惊骇莫名。
唯有王安石最难办,这是块硬骨头,而且是死硬的。
如果王安石沉默,眼下这个稳定得如同山岩的宰辅议政体系,可就会让人绝望地继续保持下去了。
“太后,太后!”
不止一人如蒲宗孟一样期待王安石的怒火,只有乱起来的朝堂,才能多空出些位置。在下面的猴子,总是希望上面能看到的红屁股越少越好,而王安石就是那个能把大树上的猴子摇下来的巨人。
侍立在旁的亲信内侍忙抢上前来,低声急叫。
幸好还有王安石,也只有王安石才能让宰相们的盘算给打破。即使有了王安石的辅佐,蒲宗孟也并不认为天子有一星半点翻盘的可能,但王安石足以让一潭死水的朝堂突起波澜,给蒲宗孟一个最好的表现机会。
太后上座,苏颂自无犹豫,一如既往,当先领众拜倒于殿廷。
其人在江宁,但声望遍及天下,一个不好,就会天下大乱。
因而文官班列,苏颂作为平章军国重事当仁不让,站在王安石的前面。不过章惇和韩冈虽为宰相,却都是后生晚辈,没有抢在王安石前头的意思,主动谦让下,让王安石排在了第二。
这样的危险人物,与其放在地方成为祸乱之源,不如请回京师看着。
王安石虽然是侍中,品级远在现任的三位宰相之前,但按照朝堂仪规,现任的宰相地位在所有臣僚之上。卸任的宰相也罢,亲王也罢,都压不到礼绝百僚的在任宰相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