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三)
韩冈苦笑道:“没办法,他们投降得太快。”
韩冈也只是劝慰,既然是沈括本人犯下的事,他自己当然要为这些事负责。
“黄裳在夔州路手太软了。”章惇道。
太后正在殿中相候,匆匆两句话,韩冈别过沈括,便来到殿前。
前几天是石门关一战的捷报,之后连着几日的战报都是在说官军在五尺道上高歌猛进,但今天早上的一封军情,却是在说作为全军前锋的水西蛮,已经杀到了大理边界,与大理国的军队打了一场,然后是摧枯拉朽一般的大捷。
“时近八月,天气渐渐转凉,疾疫也少了。官军攻入大理境内之后,正好是秋时。不仅仅粮食不用操心,连气候也最适宜行军作战。再有两三月,或许就是高氏二贼授首的时候了。”
沈括这两年,虽然在有了晋身两府的前景后,越发得清贞廉洁起来,做事也是鞠躬尽瘁。不论是御史,还是地方上的监司官,想要在他的账簿上找麻烦,都无功而返。但只要是在朝堂上做官,就没有不出错的时候。
曾孝宽道:“熊本这里十分顺利,再有两场大一点的会战,多半就能拿下大理城了。李信、李宪那边,希望也能顺利一些。要是年底前,一边占了洱海,一边占了滇池,那是最好不过。”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南公附和新党,不嫁同产妹这等私人家事,便被旧党御史拿出来敲打——虽然这件事在如今的确挺严重——御史找不到李南公贪赃枉法事,便去刻意翻他家里的老底。沈括比李南公问题更大,一个是过去没节操的事做得太浑了,旧账一次次地被人翻,另外一个,就是治家无方,连家都不齐,还如何治国平天下?
依靠战功出身的两位宰辅,一个比一个黑心肠。尽管政见、派系都有不合的地方,但对外的立场还是一致的,非我族类,死得多一点比较好。
通传之后,被招入殿内,正好看见一个朱红色的背影没入后门之中。
“收到了。罗氏的兵力看起来不弱。”韩冈点点头,说道。
天子的常服是朱色,瘦削的背影韩冈更不会看错。
每一次沈括想要晋身两府,都会被一堆弹章砸到头上,这一次,他晋身的希望大增,头上的炮火也更加猛烈。
章惇道:“只盼着大理国能多消耗一点了。”
沈括故而也苦笑得更厉害。韩冈要他放心,但如何能放心。
水西的罗氏鬼国过去一直叛服不定,但自朝廷定下了平定西南的战略之后,从熊本开始,十几年一直压着西南夷打。黄裳去了西南之后,下手更加狠厉,以夷制夷的手段也越来越圆熟,最后在枢密院决定消灭罗氏鬼国之前,他们先一步就降了,质子也送了,族长也亲自到京中觐见,也不好再下狠手了。
之前韩冈也劝过,说是‘不招人嫉是庸才,存中你既然得太后看重,自是不免议论。朝廷设御史,也是催人勤谨。章疏中所论过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必忧虑重重。’但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