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参商稻粱计(下)
蔡延庆低声轻笑,笑声渐渐地放大,到最后一直笑到快要喘不过气来,“好个韩冈!好个韩冈!……经义、策问竟然皆是第一!这一下,名次该定下了吧?”
就在韩冈开始考试的时候,两个考官都没有留在厅中。要是不经意中看到了考生的试卷,那就有串通作弊的嫌疑。有七八个老成的小吏在里面看着,进来前也检查过是否有夹带。
蔡曚的手抖了起来,蔡延庆的脸也泛起苦笑。
蔡曚也不跟蔡延庆多话,直接把卷子当先拿过来翻看。他是第一道关口,而蔡延庆是最后拍板的。
向前拆看,第三名不是,第二名也不是。
小吏恭声在两人身前说着。
而排在头名的那一份,在姓名一栏中,赫然写着‘韩冈’二字。
考生们的正卷被拿了过来。接下来,要检查卷子上有无错字、别字,还要确定有无犯杂讳——犯了讳的卷子就会直接黜落,没有容情的余地。
张载在洛阳坐虎皮讲易时,曾经被他的两个表侄夺了位子,没有继续开讲下去。但在易经上,他还是有所发明,钻研颇深。这份卷子上的答案,跟儒家先贤全然不同,但却分明是张载的学说。
找出第四名的正卷,拆开蒙在上面的厚纸,最右侧被蒙起的考生个人资料一栏,映入两人的眼中。
‘当然不符,因为这是张横渠的一家之言。’
“慕容武?!”
“转运、运判,经义的卷子已经誊抄完了。策问的卷子过一阵就送上。”
蔡曚颤着手,拿起那份卷子,工整的三馆楷书中锋芒内蕴,已是有着大家的风范,想从卷面扣分,却做不到。他又一个一个字地扣着,也找不到一个错字、别字、或是犯杂讳的地方。
蔡曚和蔡延庆仍都在候着,到了夜中,一叠重新誊抄好的试卷副本,放到了他们的面前。
转运判官的脸色变得又红又青。
大约两个时辰后,考生先后交卷,各自离开。而到了第四个时辰,最后一名考生收起了笔。
蔡曚面现冷笑,蔡延庆果然还是看出来了。但他也无所谓,一切早有准备。随手在卷子上点了两条,都是易经的题目,“转运请看这两条,可是符合先圣之言?”
连蔡延庆都惊得差点要叫起来,‘怎么不是韩冈!?’
蔡延庆接了过去,只翻了几翻,就把其中的一张挑了出来,对蔡曚道:“这一份未免放得太后面了吧?”
蔡曚脸色大变,刷刷刷地连拆十数份,但后面的卷子中,韩冈的名字都没有出现。
经义不同于策问,答案都在书上,考得就是对儒家经典的熟悉情况。十五份卷子,一个时辰不到就已经批完。有的是圈,有的是钩。好的多加几圈,最差的,则是钩掉后,又划上一个叉。排好了自己拟定的名次顺序,蔡曚就将卷子传给了蔡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