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六)
韩冈点了点头,却没答话。胖掌柜很乖觉的跟在后面,也闭上了嘴。
官厅中的众人闻言无不掩口而笑,而把诗集带来的好事之徒则是悻悻而去。韩冈他在这件事上虽是不留口德,但那些个名门闺秀的作品也的确是难以入目。除了李师中家的女儿写的两首还算通顺,其他的甚至有些连平仄都没对上,完全是拿着华丽的辞藻堆砌,削足适履式地求着对仗工整,风格学着西昆体,却不及杨亿、刘筠等人之万一,真还不如韩冈自己写的水平。
严素心和韩云娘这时已经走到店铺里面,由个学徒陪着,在翻着几疋素色隐莲纹的绸缎。关西的丝绢率是黄丝,就算染过后,做出来的衣服颜色都不正。
几次诗会一开,闺秀们的诗作也陆续流传了出来,被好事之徒拿着四处宣传。前些天就有人拿着咏荷花的一卷诗集,到了衙门中来让韩冈和他的几个同僚品评。韩冈一览之下是赞不绝口:“墨黑、纸白,装订的功夫也是一等一。还有这是谁人誊抄,字写得当真不错,难得!难得!”
两女在绸缎中挑三拣四,一匹匹地对比着看过,争论着花色和颜色的好坏。女儿家买东西向来是慢,韩冈也是有经验和体会,耐下性子等着她们。只是闲着无事,顺便也在铺子里左右看着。
刚进门,迎面便被人叫破了身份。抬眼看过去,却见着一个胖子站在店铺中的柜台后。圆滚滚的身子,圆滚滚的脸,鼻头都是圆圆的。腮帮子都被肥油充满,把五官挤得嘟在了一起。但职业性的笑容十分的很和气,还有着一份恰到好处的谦卑。韩冈看到这份笑容便心道,能得迎宾待客之三昧,这胖子至少也该是个掌柜。
“韩官人?!”
“真的是韩官人!”胖子很轻巧地绕过摆满绸缎布匹的柜台,惊喜地走到韩冈面前打躬作揖。
不过今天的正事还是买做秋衣的布匹,在大街上逛了一阵子,韩冈五人随便找了一家绸缎铺走了进去。
绸缎铺的掌柜能叫出自己的名字,韩冈挺惊讶的,问道:“你认识本官?”
而大家闺秀们也并不是二门不迈、大门不出。踏青赏花,探亲访友,或是姐妹淘在一起组织诗会的事情,韩冈就听过不少。而且就在秦州城中,便有几家闺秀组织了这么一个诗社,一个月、半个月就聚上一次。听说其中有李师中的女儿,也有几个土著豪门家的闺秀,最近还加入了窦舜卿的女儿和孙女——据称老当益壮的窦副总管的女儿比孙女还要小上一岁。
虽然胖掌柜自谦地说着店铺不大,但这间绸缎铺的门面其实不算小,而且还是位于城中最繁华的河西大街上,单是这铺面本身就值上不少,何况店中的这些绫罗绸缎,也是价值高昂。
而出门上街的良家女子也很多。就如严素心她这个做厨娘的,不可能在家里等着卖菜的上门兜售,肯定是要出门,有时还要到河西大街的蕃商开的货栈去买些孜然、胡椒之类的调味料,像锅碗瓢盆,针头线脑之类的日用杂物也是一样要出门采办,要操持家务的小家碧玉大率皆是如此。
韩冈转了一圈,却停步在单独的一座柜台前。柜台上,也堆着十几匹各色花样的布匹,但跟店中的其他布料却完全两样。
在此时寡妇改嫁是常见的事,反倒是守节守上几十年的情况却很少。就算是官宦人家,也是守满三年便自离去,而平常百姓,多是守个一年半载就改嫁。甚至像韩冈的大嫂,自他大哥战死之后,才两个月工夫就带着嫁妆回了娘家,很快就另嫁了人家。
看在两个小女孩儿在前面脚步轻快地从一个铺子转到另一个摊子,跟在后面慢慢踱步的韩冈的心情也轻松了起来。虽然正准备对窦舜卿动手,但也不妨碍他出来逛一逛街市。
“哪能不认识呢?”绸缎铺的胖掌柜直起腰来谄笑着,“韩官人的名字在秦州早就传遍了,又有谁人不知?小人也是前日有幸一睹丰颜。”
韩冈掏钱给她们买了不少零嘴,韩云娘跟着招儿一人拿着一串用糖水煮过的林檎果,另一只手还拎着几个荷叶包,里面是水鹅梨、小瑶李子、闵水荔枝膏什么的,说是要带回去给韩阿李。
大概是好说话的性子,胖掌柜在韩冈这个官人面前也不露怯,嘴皮子飞快地动着:“韩官人今日带着家眷来,是不是要买些什么?小人这店铺虽不算大,但里面的货色却都是顶尖上好的料子,蜀地的锦,扬州的绢,定州的丝,和州的麻,天南海北的织物小店都有,秦州城中的其他铺子可都没小店这般齐全。”
不过相对于天天要出门买菜的严素心,韩云娘就很少出门。走在街市她就变得很活泼,牵着招儿的手,在各家的摊子上好奇地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