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九章 此际风生翻离坎(下)
因为皇嗣不振的关系,赵顼是决然不敢与自己撕破脸皮的。比起能不能有儿子继承帝位,‘国是’也好,‘一道德’的目标也好,在赵顼眼中都是要放在一边。自家辛辛苦苦为国为民,最后让弟弟或是侄儿坐在皇位上享受,赵顼可能会甘心吗?就是在后世,也没多少人愿意牺牲自家的子女,将遗产留给兄弟,何况是在这个极端重视血脉和香火传承的时代?
“听说南京【商丘】那边已经有人开始设私窑造玻璃了,能磨制镜片的透明玻璃日后将会越来越廉价。”韩冈笑了一下,会挖墙脚的不独他一家,毕竟这个市场并不小,“市面上也有了专卖眼镜的店铺,会磨镜片的匠人也将越来越多。天子总不能不让人戴眼镜吧?”
只要他韩冈不去犯十恶不赦的重罪,有什么问题赵顼都得忍下来。何况韩冈准备做的事,直接针对的目标,还是在新学和程门上,赵顼最多也只是附带而已。
“玉昆何出此言?”
将药材和草稿整整齐齐地放好收起,桌上就只剩下二程的《易传》和王安石的《字说》,这就是他如今要对阵的目标。
“要治《易经》,首先得明其源流。”韩冈解释道:“虽说《周易》源出三圣,但在《周易》之前,有《连山》,有《归藏》,可不光是拿着《周易》解说一下就算了事的。”
刘备据蜀后,有一年蜀中发生旱灾。刘备恐粮食不足,便下诏禁私酿。当诏令下达后,下面的执行也极为严格,甚至打算将拥有酿酒器具的人家也一并处罚。简雍和刘备一起出游,看到一男一女一起走路,便对刘备道:‘这两个人意欲行,淫,为什么不速擒之,依律法办?’刘备疑惑地问道:‘卿何以知之?’简雍道:‘他们身上都有奸淫的工具!与有酿具者相同。’
“《连山》、《归藏》不早就失传了吗?唐时虽有此书,但那已经考订过是伪作了。”
“听子容兄这么一说,倒是让人想起了汉先主和简雍论私酿的事了。”韩冈忽而笑了起来。
“那两部的确是失传了,但三部《易经》,时间有先后,《周易》出世时便有所依照,要解释《周易》,先将与《连山》和《归藏》的关系解说明白。”
“子容兄多虑了,韩冈本也没打算逆风行船,过往行事,也多是借势顺水推舟。不过子容兄,如今风势当真是一封诏令就能扭转过来的吗?”
虽然赵顼一直拉偏架,但韩冈也不觉得他还能有多少办法。韩冈手上的底牌,不是赵顼等人能算计得到的,准备也做好了,一切比预计得还要顺利。
在经学上,苏颂并不是完全认同张载和韩冈的观点,不过在自然之道上,他却是站在韩冈的一边。看到如今天子将气学视为敌寇,苏颂不能不为依然坚持在《本草纲目》中与新学争战的韩冈担心。
该下棋的时候,他会安安分分地下棋,但必要的时候,掀棋盘也是一个选择。
“玉昆,商人好利,但钱再多也比不上性命珍贵。”苏颂警告道:“千里镜虽被归入禁兵器,但私藏千里镜,多会一并犯下私习天文的禁令。如今朝廷喜酷吏,到时候拥有千里镜可就是两条罪名一起算进来了。”
赵顼有什么样的算计,那是他的事。但韩冈并不打算做个惟上是从、亦步亦趋的臣子。不跟皇帝拧着来,那还配叫士大夫吗?
“何况还有放大镜,显微镜,都不可能一并禁绝,这些镜片,只要形状一样,与千里镜的镜片有几人能区分得开的?试问朝廷又能用什么手段将千里镜给禁掉?制作千里镜的成本不会超过五贯——这是从军器监中传出来的——而等到禁千里镜的诏令正式推行,外面的市价少说也会涨到五十贯,至少十倍的利润,由不得人不心动。”
韩冈费尽心思,给自己加上一层药王弟子的光环,求名只是一部分——不打算学王安石养望三十年的韩冈只能设法去走捷径——但另一部分,便是让赵顼投鼠忌器。
这分明是硬挺着不肯服输,苏颂叹了一口气,却听韩冈继续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