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宰执天下 > 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下)

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春天可真短暂。

“总管、副总管、钤辖若是一下子都换了,军中怕是会有些不稳。”刘昌祚也是在官场上浸淫多年,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为了镇服军中,也许官家会派个厉害人物来秦州。”

王韶说的一点不错。自古渭到渭源这条沿着渭水河谷的道路上,除了熟羊寨这个算不上战略要地的歇脚用的中继点,设有宋人的军寨外,其他地方皆是蕃人的土地。韩冈倒是想见着几个汉人,但除了身边的这些人,见到的都是把袖子脱了半边的吐蕃人。

王韶哈哈笑道:“再怎么样,总不会比李师中他们三个同气连枝时的情况更差。而且天子肯定会选个支持开边之策的知州来。”

王韶却是无甚喜色:“蕃人叩拜,不如汉儿一揖。这百多里地,汉人是实在太少了。要想稳定西番,必须加快屯田的速度。没有数万户口,镇不住这里的蕃人。纵使一次过砍个千百个首级,让蕃人心惊胆寒,但过个几十年,他们又会故态复萌。”

半个月后,消息从京中传来。继向宝卸职回京,窦舜卿奉旨诣阙之后,李师中因此前阻挠开边的旧事被翻了出来,因他秦州荒田数目前后述说不一,被按了个奏报反复的罪名,责降一官,又调离秦州,至淮南东路的舒州担任知州去了。

“也不是全指望他。”韩冈跟王厚一样,都有些看不起张香儿,不会把希望放在他身上,“要维持青渭稳定,光靠蕃人是不够的,至少还要有汉人插一手。古渭寨中的士兵难以维持。招民屯田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不敢当。”王中正摆着手,“吾此是为国而言,左正言何谈‘谢’字。”

“韩抚勾,这样做倒是不错,但无论屯田还是市易,本金都是少不了的。不知李经略会不会批下来?”因为跟窦舜卿不合,刘昌祚几乎算是投进了王韶这一派,不过他耳目局限于边地军寨中,对秦州城内的变局却是不甚了了,却为王韶的行动担心着。

“如此,王韶先多谢都知御前赞言之德。”王韶在马上对王中正拱手称谢。

“不用理他,他什么都做不了了!”靠着托硕、古渭两次大捷而来的军功,又不再需要顾忌李师中、窦舜卿他们的掣肘,王韶说话的底气也足了许多。神采飞扬,神清气爽,宛如春天到了身边。

王中正看着王韶的威势,眼热不已:“左正言在蕃地果然积威深重。两次大捷,倒把这些蕃人的桀骜不驯给打掉了。”

至于新任的秦州知州、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的身份也传来了,其人姓郭名逵。

虽然从渭源到古渭的一路上,看到的都是羌人。但那些羌人,一看到王韶亮出来的棋牌,便是立刻闪到路边,有的甚至跪下来叩拜,比汉人看到高官棋牌还要恭敬许多。

看着王韶突然苍白起来的脸,韩冈突然有了一点因荒谬而极度想笑的感觉,‘真的不比李师中他们三人都在秦州的时候更差吗?’

在渭源待了两天,仔细确认了筑堡的地点,王韶又领着大队回返古渭。

王中正也听得心有戚戚焉:“左正言所言甚是。此亦是天子所担心的。等回京之后,吾亦会向官家奏请及早在古渭招民屯田,以充实边地。”

刘昌祚听着王韶的狂言,便有点发怔。韩冈向一头雾水的都巡检解释道:“向钤辖已经要回京修养,窦副总管则是被他的孙子连累,这两件事,相信都巡是知道的。而李经略,天子本就有将他替换的意思,他在秦州的时间应该也留不长了。”

而土地的所有权问题本质上就是跟实力有关。现今吐蕃人已不复在长安城三进三出的荣光,在古渭的势力并不算强。区区一个青唐部又不敢跟官军相争,不及早占据渭水河谷移民屯田,等到吐蕃人中出个李元昊或是李继迁一般的人物,那就是第二个西夏,又或是换做了党项人过来吞了此地,那情况就更是糟糕了。

王中正笑了一下。他前日就已经王韶和李师中之间紧张的关系和宫宴上发生的事,用急脚递传回京中。如果天子真的宠信王韶,必然会将李师中调走。

其实真正说起来,窦舜卿说三百里渭河没有一顷宜垦荒地,其实也不算错。河谷中的这些荒地,被吐蕃人占了几百年,都可以说是他们的土地。王韶要在这些土地上屯田开垦,其实是违反了赵顼早前下过的不许夺占蕃人土地的旨意。但自古以来,古渭州就是汉人土地,真要论起土地归属,所有吐蕃人都没地方站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