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五)
不过当真见到韩冈的时候,章恂却是恭谨有加地向韩冈行礼,一如他与姓名同出一源的表字公谨一般。
可是大宋的海外贸易,交换来的没有必需品,也没有硬通货。不是几百年后西方大航海开启的时代,可以通过丝绸、瓷器、茶叶这样的特产——也就是工农业的制成品——换来大量的白银、黄金,对国民经济的好处不言而喻,基本上都是奢侈品。
他在交州等待韩冈,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毕竟这里形同流放之地,与福建是没办法比的,更不用说东京城。
对于商人来说,只要能赚钱就行了,海贸虽然风险高,可获利也是几倍十几倍的暴利。对官府来说,能从海船上收税也不错了。但对大宋这个拥有上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来说,则基本上亏本买卖。
章恂的年纪是比起韩冈要大上一些,但章家的这位十一郎其实也不过刚刚到了而立之年罢了。相貌轮廓与章惇很有几分相似,但缺乏章惇那股子过人的魄力,也没有充斥在举手投足之中的与生俱来的自信。
“胸有成竹如何敢当。只是走一步上一步,剩下的就要靠公谨吉言了。”韩冈笑着说,虽然章恂的话只是随口说说罢了,但要是最后的结果是好的,那就太好了。
“当然要仔细,如今国中正闹着钱荒,没钱拿出去给外人用了。”
章恂笑着说道:“如果能教会疍民种地,那么把耕种之法传于诸蛮也就不在话下。想必玉昆已是胸有成竹。”
“如果是载着丝绢、瓷器去南洋倒是好了,只要担心风向,其他什么都不要担心。来回倒腾各自也能赚上不少。”章恂这么说话,倒是有三成是在试探。
“哪里。”韩冈摇着头,“若无令兄在前让诸部畏怖,哪有如今的蛮部来投。”
韩冈摇摇头,算是婉拒了。贸易转运的确能快速发家致富,但韩冈有了更为稳定的。这个时代的海外贸易,对国家的用处并不算大。
章恂出身世家,又是多在江湖上行走,待人接物只要有必要,都能做得让人如沐春风。正好韩冈刚刚弄回来一批疍民,他便趁着机会赞美着韩冈的功业,“疍人久不服王化,如今却主动来投,都是玉昆的功劳。”
韩冈虽然对历史不甚了了,但好歹也了解一点大航海时代的起因。一开始是为了打通土耳其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开辟沟通大陆东西两端的交通线。
韩冈也不能将章恂的礼数照单收下,侧身避让过,然后换了一礼:“劳公谨久候。”
西方人的目标,一个是中国特产的瓷器、丝绸和茶叶,但南洋地区的胡椒、豆蔻、丁香之类香料,也同样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而且这些香料是冬天腌肉时必不可少的调味料,算是必需品,比起丝绸、瓷器之类在西方观点里的奢侈品,要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