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三)
看看,这财权不是回到了天子手中?
这就是财权之争。
崇政殿议事结束了,三司成了大输家。向皇后认为自己是赢了,之前对她不恭顺的吕嘉问被韩冈削得没多少差事了,内藏库依然是被借空了,但至少有了借据。两府宰执也认为自己赢了,他们手中的财权进一步得到扩张。韩冈也觉得自己赢了,他的计划接下来正在慢慢发酵。
熙宁变法前,财权稳稳地控制三司使手中,计相为名,名副其实。但熙宁变法开始后,常平、农田水利、免役、保甲诸法皆本于司农寺,而由此得来的收入也归入司农寺背后的中书门下。三司财权从此为宰相分割。曾布当年与吕惠卿、吕嘉问不合,以至最后生变,正是开端于他贵为三司使,掌天下财计,而吕嘉问主市易,却只报与在中书的吕惠卿。
“玉昆,掌管铸币局的人选就交给你了。”蔡确知道投桃报李,不与韩冈争这个从三司分离出来的位置。
“殿下,臣以为韩冈所言甚是!”
因人成事,实是受之有愧。可既然韩冈送过来,他也就却之不恭了。
“殿下。三司之立,本是分宰相之权。如今财归政府,宰相之权何人能治?”
蔡确轻咳一声,迈着方步慢慢走出班来。
吕嘉问要做孤臣?也不看看太上皇后待不待见他。
三司的设立,就是为了分两府的财权。治权、军权、财权分立,天子就能稳坐钓鱼台。
铸币的本质仅仅是铸造,是个苦活计,需要的是一些工匠和善于器械的官员,都是底层的职位,也就有一些油水惹人垂涎。
天降横财!
“原本南方几大钱监每年所铸新币,都是先送进内藏库,然后再由三司支借出去。”韩冈顿了一下,“臣请设铸币局,专司天下铸币事。”
而现在,韩冈丢出所谓国债,不是站在太上皇后一边帮着说话,也并非打算推行国债敛钱,这分明是将钱跳过三司,直接送给中书门下。就算只是每年六十万贯也好啊。
韩冈的意见是将铸币的终点放在内藏库,而支取就是以国债的行事直接调拨。如果钱价涨,就多散出一些,钱价跌,则少支取一点。
没了财权,三司又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