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宰执天下 > 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十)

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韩冈喜欢写作战记录,也督促着李信、王舜臣和赵隆去写。在河东的时候,甚至让手下的武将都要写营中日志。会战每到一个阶段,都会召集众将依照记录和日志,讨论之前作战得失。

而苏轼被贬谪后的这几年,文章和诗词的水平日高,在士林中名气越发的大了,声望日隆。这一次回到京城,并不仅仅是章惇提议,也是他本身有了那个资格。但苏轼是中书舍人,确切点说是直舍人院,权知制诰。负责是草拟外制,与内制翰林学士并称两制的清贵官。褒贬官员就在他的笔锋之中,以苏轼的水平,在敇文中藏些恶心人的词句,真的不是什么难事。以他和李定之间的仇怨,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斗上了。

对于这样的苦差事,王舜臣每次都是叫苦连天,但赵隆和李信都会老老实实地做好。尤其是李信,写作战记录、行军日志,就是平常的练兵也会做记录,而且都是自己亲自动笔,从最早满篇狗爬的白字,到现在一笔流畅的行草,整整过去了十年。在这十年中,李信写下的文字早已超过百万。以李信现在的文化水平,要不是他对诗赋没任何兴趣,早就会被鼓吹为一名儒将了。

李定为官清廉,又曾经拿苏轼立威,在御史台中威望很高。在御史台风雨飘摇之际临危受命,对御史台意义不言而喻。而且他不同于之前的李清臣,是正牌子的新党,对朝堂上的中间派是个极有分量的威慑力量。

李信默然点头,比过去还要沉默。易州之败,给了他太大的打击,一方面是因为领军惨败,而另一方面,手臂上的伤势,更是毁了他名震天下的掷矛之术。

火炮射击的频率,刚开始时与神臂弓发射相当,之后就稳定维持着,不像弩弓急射过后,速度就不得不慢下来。清膛、装药、上弹、点火,熟练了之后,三四人操作一门虎蹲炮很轻松。

韩冈是个旁观者的心态,苏轼和李定都不是宰辅,打起来都影响不了国政。尽管如今韩冈也的确盼着朝堂上能够稳定一点,但一点波澜都没有可就太没趣了。

李信沉默地点着头,火炮的好处他看得出来。只是他一向不喜欢多说话,如今更是沉默寡言。

虽然没能看见苏李二人同时下船的情形,让人很有几分遗憾。但从今往后,李定和苏轼日日在朝堂上相见,肯定会有热闹可以看。

“只要表哥你能将兵练好就行了,更重要的是将练兵纪要做好,编出火炮的操典来。炮兵该如何练,哪些地方需要注意,要穷究到清膛、浇水、保养这样的细节,每一步都要写明白。这都是表哥你的课题。一旦《炮兵操典》完成,后人可以根据操典来训练炮兵,不必自己琢磨研究了。”韩冈叹了一声,“这件事,别人都做不到,也就表哥你可以。《易州会战本末》写得很好,小弟拿着给章子厚枢密看了,他也说表哥你写得很好。”

苏轼不是坏人,可太过随性了,依韩冈前生看过的说法是一肚皮不合时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捅出娄子。章惇这一回可是给自己弄了个丢不掉的大包袱回来。

“只是败军之将想知道怎么输的。”李信慢慢地说道。

不过苏轼那边就可算是私仇了。对李定不为生母服丧之事的大肆宣扬,甚至召集诗友一同为一名孝子写诗。李定在士林中的名声那么坏,也多亏了苏轼的汗马之功。之后又有乌台诗案,李定终是报复了回去。你来我往的,这个梁子结得就深了。

“这样的理由已经足够充分了。”韩冈正容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总结得失,下次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若说曾经跟李定过不去的,其实有苏颂一个。苏颂旧年担任中书舍人的时候,曾经拒绝为李定的晋升草诏。不过那是因为王安石对李定的提拔不合规矩,刚刚转官的低品京官照常例是不能直接入御史台,想要成为御史,至少要一任知县之后方可。这是公事公办,并非私仇。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