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雏龙初成觅花信(中)
赵煦的神色中可没有半点认错,伪装出来的表情,瞒不过冷眼旁观的韩冈,里面透着太多的不耐烦。
她治政一向宽和,当年宫变的一干主角,纵使是韩冈等宰辅有意宽纵,没有她的首肯,也不可能让曾布、薛向和苏轼逃出生天。
不,没有认错。
熙宗年间,每年天下大辟【死刑】人数时多时少,多时超过三千,少的时候、除去几次因南郊大赦而只有三五百的特例,其他也都在千人以上,但自从向太后垂帘之后,大辟人数陡降为一百两百,都没有超过三百的,除了十恶和谋杀重罪,几乎都没有人犯被处死的例子,全都发配边境去实边了。
向太后拿着手巾擦着眼角,摸着赵煦的头,“官家知错就好。”
“陛下。”
向太后忍不住一下叫出声来。
不过是压力的问题,韩冈可没有多余的同情心给皇帝。
就是旁边的一些个宫人、内侍,也都被吓到了。自真宗仁宗开始,宋室对宫人从无如此苛刻,几十条人命,说杀就杀了。
这倒不能算是谣言,考虑过这么做的人很多,也包括韩冈一个。但若是在明知会造成自己退位的情况下,赵煦还敢亲近女色,这可真是一点自控力都没有了,还是说,压力大到只有用这种事来发泄?
前两年,在韩冈的主持下,元祐编敕新成——相对于宽泛且多不合时宜的刑统,编敕才是断案时更多采用的法律条文——其中对刑罚条款进行了大幅修改,大辟条减二十一,流放的刑条则增加一百一十六,死、徒、杖、笞诸刑减少的条款,全都加到流放上去了。
赵煦的眼睛也红了,哽咽道:“娘娘,孩儿知错了。”
编敕一出,世人皆赞太后之仁。而太后,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韩冈对死刑的慎重。
向太后说得自己情绪激荡,最后眼圈都红了,带着明显的鼻音。
赵煦的决绝,当然让向太后很不喜欢,可之前已经说了让赵煦自己决定,又不方便改口,她也只能求助于韩冈。
向太后没想到赵煦会冒出这一句,“陛下,可是真心如此处置?”
难不成赵煦已经听说了那个太后和朝臣在等他生下皇子,便让其退位为太上皇的谣言?
赵煦偷眼看了看韩冈,点头道,“是!”
偏见也好,经验也好,反正韩冈都没看出赵煦有认错的想法。尤其是在向太后说她正盼着赵煦能开枝散叶,更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怒意从他脸上闪过,正好被韩冈捕捉到。
向太后无奈地抬头看韩冈,“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