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八)
这是进攻的阵型,不仅仅是用来防守。
每个都的队列之间都留下了间隙,虎蹲炮就架在双轮的手推炮车上跟随着步兵一起前进。
“到时候三哥可别忘了俺。李二哥管一路,俺也可管一路,赵隆那厮让他管个半路,到时候,让辽贼来得去不得。”
当队列停下来的时候,就在鼓声的变幻中,开始连续射击。
“那当然。”韩冈也不跟王舜臣争辩,笑着道,“到时候,紧要之处还是少不了名将压阵才行。”
先是全队齐射,数秒之内,火枪连续鸣响,几乎连成一声,一条由白色硝烟组成的龙蛇,蜿蜒在队列上方。这声势尤胜火炮。
只不过是指挥一级的演习,日理万机的宰相为什么还要拨冗过来?还不就是为了帮他长面子的。
王舜臣能够清楚地感觉得到,来自左右的那一道道充满了羡慕嫉妒的目光。
心念到此,王舜臣便更加坚定。
不是随便哪个武将,能在年少时与未来的宰相成为刎颈之交,也不是随便哪位宰相,在身居高位时还能顾念旧情。
若有哪人敢捋三哥胡须,他这个赤佬,可不是念佛吃素的。
大部分时间入寇的辽军就是强盗,很少直攻军阵,绕道而行也不用担心宋军能追上,彻底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将受益最大化。怎么围追堵截这类辽军,就只能看战区主官的手段了,当年郭逵就做得很好,换个差一点的将领,估计就只能做到礼送出境四个字。
之后就是三列横队依次轮射,虽不如之前的齐射,但每隔十秒就响起一次的枪声,完全是一堵用子弹筑成的墙。
“要真是遇到的北虏,他们可都不会硬往军阵上冲。他们也有火炮,如何应对官军的火炮应该早就练过了。何况辽人当真会硬来的时候太少了,怕是一看到列阵就跑了。”
士兵们装弹、射击,装弹、射击,动作极为娴熟,显然是常年训练的结果。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用兵须如水,岂能以文图拘束?”韩冈比王舜臣说得还具体,“但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可谓是名将了。可世间名将又有几人?大率都是亦步亦趋的庸才。教习此法,就是让庸才也派上用场。虽不至大胜,也能减少大败的几率。”
寻常武将,能得宰相一声赞,就是了不得的光荣,即便做到枢密使的狄青,在宰相面前,也得战战兢兢。而王舜臣,却能与宰相谈笑生风。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三列横排的军阵已经开始前进,每个都的都头都站在了所有人的最前方,手持钢刀,领头而行。
再瞥眼看看周围,王舜臣就更加得意。
五名都头引领着大队,四百将士将火枪靠在右肩,在队列之后,是五面鼙鼓,鼓手敲击着鼓面,步伐紧踩着鼓点。
王舜臣放声而笑,经过了方才与韩冈的一点小小争执,又仿佛回到了当年在王韶麾下,挑灯议论兵法的时候。多年难得一面的生疏,一时间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