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二十)
旁边的内侍忽然扯了一下赵煦的衣角,赵煦回头看了一眼,便咬了咬下唇,低声对田腴道:“侍讲之意,朕知道了。”
“诚伯安心,天子如今年幼,再大一点,会有所改正的。”
赵煦脸上更加阴沉,默不作声,殿中一时山雨欲来。
“……但天子已经不小了。”田腴沉默了一下,忽然说道。
“韩王【赵普】虽不读书,却是太祖谋主,精于谋略,有管、乐之才。为相后读经书,不过是将过往辅佐太祖的阅历,与圣人之言相印证。圣人之言,用于人,教以仁,不明事理,纵能倒背如流,也不能说贯通的。”
既然皇帝对宰相倡导的学派不抱好感,那么他对宰相的态度,自然就可以推断的出来。
不过两人都不是进士出身,为官时间又不算长,一路学政自然没有那个资格,不过一路之下,专责蒙学的职位,却是没人能争得过他们。有为天下幼子开蒙的《三字经》在前,又有《幼学琼林》在后,在开蒙教学上,自然有着别人难以比拟的资历。
就算是在人心如鬼蜮的皇宫中,赵煦自出生就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可不是那些兄弟众多的皇帝,从小就要提防着别人,小小年纪就历练出过人的城府来。
邵清就在陕西,以提点学政副使名义,负责蒙学方面的工作。陕西是韩冈的根据地,蒙学的基础很好,气学的根基也深厚,而且比起富庶的江南、京畿,陕西的百姓对丁税减免看得更重,富户也更加重视自身的地位而不是财富,邵清去陕西,工作更好展开,立功也会容易许多。
这与头脑无关,再聪明的小孩子,也还是小孩子。只要一个有阅历的成年人有心去观察,态度上的差别,很简单地就能察觉得到。
韩冈本还在微笑,只是看见田腴的神情,忽然感觉不对,神色一下郑重起来,沉声道:“皇帝还小,还得过几年才是。”
智足以拒谏,辩足以饰非,这样的皇帝,对天下最为危险。
田腴摇了摇头:“女子二七而天葵至,但并不是人人都是在十四五来,有十一二,也有十七八。”
而田腴在教学上更出色一点,加之他编修过的著作,比邵清还多了一个《幼学琼林》,所以被韩冈推荐到天子身边,负责教授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
当今天子心中对气学的抵触,尽管他自以为藏得很好,但田腴怎么可能会看不出来?
一个已经成了路一级的监司官副职,一个是天子身边人,不论哪个都是让成千上万官员羡慕不已的好差事。不过这些差事,也都不是轻松的活。
田腴暗暗摇了摇头。并非他要用这种语气说话,只是没办法。
“腴为侍讲,万一失职,免不了要为天下人斥骂。”田腴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