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五)
在外围包围街巷的人马可以使用开封府的人手,但看守妇孺,同时巡逻各府,防止有人趁机搅动混水,更重要的是,防止有人毁灭证据,必须要最为可信的队伍来执行。
“陈桥兵变时韩王所说。”韩冈道,“五代易替,无不纵兵大掠,唯有国朝肇造时,市不易肆。但无论如何,太祖能兵变成功,都是因为主少国疑,且兼国祚未久,人心浮动,因而能轻易兴王易姓。如今赵氏享国百年,养士百年,天下亿兆元元皆以赵氏为主,时势不至,英雄如汉高祖、唐太宗亦得束手。”
濮安懿王一房现有十九户,人口几近四千,其中光是主人家,就在三百人以上。
“章相公或许知道这一点,但他的儿子、党羽,却不一定。黄袍加身,前车可鉴。”
韩冈与冯从义在灯下闲聊,从京师四方传回的情报,如流水一般出现在两人的手中。
议政会后,与会之人不可能不明白大势在何处,也不可能还会有人把宝压在濮王府上。
现阶段,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够了。
“肯定有勾结。不过就是之前有勾结,议政之会后肯定也断了。”韩冈道。
至于章惇那边,短时间之内,他还没那个胆子。时间稍长,两人各自统合了自己势力,想要翻脸,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冯从义将情报分门别类地放好,“濮王府上下都没有防备,可见没有哪个议政与他们相勾结。”
韩冈道:“吾观国史,于此一节处多含糊。若无太祖首肯,太宗、韩王,如何能备下黄袍?”
韩冈不以为意,“那可正合我意。”
冯从义惘若有失,他想说的不是章惇,而是韩冈的态度。
“但这一回事了,武学可就会被很多人盯上了。”冯从义又道。
但冯从义脸上的表情,让韩冈了解到,他的表弟还没有被说服。
因而燕达就去了武学,把武学生都调了出来。武学生里面士人多,就是因功入学的学生,也读书识字。真要计较起来,执行捉拿并看押濮王府的任务,知书达理的武学生是最好的人选。
想了一下,韩冈又问道,“‘兴王易姓,虽云天命,实系人心。’你可知,这是什么时候说的?”
开封府下面的衙役、弓手、兵将,皆是粗鄙之徒,又没有一个干净的名声。濮王府的罪名还没有定下,万一在行动中辱及宗室女子,这罪名燕达当不起。要是一个‘疏忽’,毁了关键性的罪证,燕达会更伤脑筋。
“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