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一)
“攘外必先……安内。”王舜臣也不知从哪里听说过这句成语,“环庆内部算是安靖了,眼下可以往外看。兴庆府里的细作应该为数不少了。”
“知道新任的庆州知州是谁吗?”喝了两杯酒,种建中忽然问道。
范纯仁有着这样的态度,自然与种诂和种谔不合,种家诸子皆在边境为官为将,与范纯仁的一干政敌联手起来,将他给赶走了。虽然这一过程中也赔了个种诂进去,但少了束手束脚的挡路石,其实对整体的计划还是有利的。
“谁?”
当初元昊猖獗,范仲淹曾为庆州知州,在当地甚有威名,赵顼以范纯仁知庆州,便是这个缘故。但范纯仁在廷对时曾推却道,‘陛下若使修缮城垒,爱养百姓,臣策疲驽不敢有辞。若使臣开拓封疆,侵攘夷狄,非臣所长,愿别择才帅。’不过赵顼还硬是将范纯仁调来了庆州。
“到底还要等多久?”王舜臣性急地问道。能成为灭夏大军的先锋之一,自然是难得的荣耀,但举国之战,想挣一个先锋官的身份,并不是那么容易。可不是坐在这里的种建中能私相授受,这份荣耀,想要争夺的为数众多。只有越快定下,自己出任先锋的可能性才会越高。
生意是生意,公事是公事。光靠俸禄和陕西贫瘠上的田地是维系不了一个将门世家的日常开支。更别说收买对方部族,探查西夏国内军政,都是靠着派出去的诸多商队带回来的情报和钱财。
只听他对王舜臣道:“你这里是环庆第六将,正是处在最前线。如果朝廷要举兵北向,第一个出动的必然有你定边城的四千兵马。”
作为大宋不多的几个将门世家的成员之一,种家上下都很清楚,要想维系家门不堕,依靠的不仅仅是官职、土地、财产、子弟、门客、戚里,其所掌握的敌情和密探的资源也是关键,是能带来胜利的法宝。也只有能带领麾下将士为天子不断夺取一个个胜利,才是永保家门的唯一方法。
“支持梁氏才对……秉常希望借重契丹人的力量,他这个契丹女婿现在最想做的事是借了契丹兵来,将梁氏一扫而空。殊不知这个引狼入室的想法,吓跑多少原本支持他及早亲政的朝臣。”种建中冷笑着,在他看来,当今的西夏国主,比石敬瑭还要蠢。契丹人的支持岂可为凭,他们的兵可是那么好借的?不说日后还本了,就是利息以西夏的国库也承受不起。
兼职做着间谍任务的商行,并不止种家一家。就王舜臣所了解的,把持熙河路大半商事的高、王、韩三家的商行,已经将手伸到了河西。凉州、瓜州和甘州,旧日属于已经覆亡的六谷部的吐蕃人,现在通过一支支商队,纷纷暗中缔结了投效的约定,只要官军打下兰州,攻克河西门户的洪池岭【乌鞘岭】,就会立刻起事,将党项人从甘、凉诸州给赶出去。至于兰州,党项人堆在城中的军队已经超过一万,但只要官军有意北进,禹臧花麻立刻就会里应外合,将城门献上来。
王舜臣兴奋起来,出着主意,“让他们去支持秉常,好好闹上一闹。”
熙河那里已经准备好了,眼下环庆路这边也准备好了,以王舜臣的经历和身份,两边都可以任选。不论在庆州立功,还是在熙河立功,王舜臣也都不在意,他只求能上阵杀敌,并不会对地点挑三拣四。
“分量最重的还是汉人。西贼军中是有汉人的……朝堂中也有。”种建中冷然一笑,“党项猖獗时,他们为党项人做着走马狗,领头南侵。但到了如今,他们不会跟着党项人一起去死的。就是张元吴昊复生,也只有向朝廷低头,求个恩典的份。”
一番话说着,王舜臣的下属已经在他的吩咐下安排好了宴席。心情大好的王舜臣请了种建中入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