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二)
你骂过来,我骂过去的,朝堂上很是常见。如今大战在即,朝中要维持稳定,这件案子当不会闹得太大——已经不是新旧党争激烈化的时候了。
“寄养在沙苑监的军马,还有四千一百匹吧?”韩冈问道。
也就是苏轼免不了要吃点小苦头。韩冈这两天也分心猜测了一下究竟会是什么样的责罚,究竟是罚铜,还是申斥,又或是降官。
不过并不是战斗时的战马,而是平常行军时的骑乘马。经过了几年的茶马互市,陕西缘边五路的骑兵,已经勉强能做到一人双马,或是一马一驴。不过平时多有了缺额,补起来不容易,趁着眼下朝廷要用兵于北的机会,便把手伸出来唱莲花落了。
反正也就这些惩罚了,苏轼本来就在外地任官,引罪出外就轮不到他,至于其他的惩罚,最终也只是降官而已,总不可能处罚得太过严重。
梁子就是这么结下的。现在李定做了御史中丞,找苏轼的麻烦,也不是不能理解。
勾当公事急着道:“下面的人一贯地狮子大开口,说是要一千一百匹,其实都可以打个折扣的。”
而且李定的弹劾虽严重,韩冈倒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韩冈笔没停,随口问道:“为什么?”
仁宗的时候,进奏院之案,缘起于范吕党争。属于范仲淹一派的苏舜钦以进奏院祠神的名义,卖了院中架阁库旧纸,招了朋友来饮宴。当时席上有人写诗‘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驱为奴’,但最后定案时,还是以苏舜钦监守自盗为罪,并未以文字入罪。
拿起勾当公事送来的公文,韩冈翻了翻,是环庆路发文来给路中的骑兵要马。
可事情的发展出乎韩冈预料。
韩冈身上的弹章,数一数能有上百本,而两府中人更是只多不少。被御史中丞盯上,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谁也没放在心上。
如果天子想要深究此案,按道理就是该派人去湖州查问详情,但在上元节前夜,韩冈却从属僚那里听说了天子已经责命御史台,派人去提苏轼上京审问。
“龙图!”勾当公事惊讶地叫了一声,“给三五百匹就够了!”
而李定对苏轼的攻击,却是集中在他的文字上。苏轼有着文人的一切毛病,爱抱怨,喜欢依靠自己的文采说些酸话,想要从中找到一点对天子的抱怨,以及对国是的攻击,不费吹灰之力。
“一千一百匹军马的缺额给环庆路补上。调一千两百匹过去,省得半路死了,还要来打饥荒。”韩冈说着,提笔在公文上写下了自己的意见。
可这样罗织出来的罪名,能有多大的作用,就完全没办法让人期待了。
“四千一百一十九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