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议(二十八)
议会的确能克制宰相,但议会的这种克制,跟天子对宰相的克制是同样的性质,其取代的,正是天子的位置。
这是王越娘对韩冈——她的二姑父最早的深刻印象了。
议会出世,天子权柄不之存也。过去十载,祭由天子,政归都堂,自议会后,天子在与不在,却也是不重要了。
很快,经过二姑父手的什物成了抢手货。虽然还是小孩子,但她的几个玩伴心机都不缺,一不注意还给骗走了两个京里来的魔合罗——因为是二姑母从京里寄来,说是二姑父在京西买的——因此,还被阿母教训了一通,当时是委屈透了。
“设议会,立法案,用代表天下士民的议员牵制宰相。韩相公行事有始终,在临去前,又安排了一份法案。”
气色还好。今年过来,太后的身体比去年好了许多。
王越娘也并不惊讶地回复道:“是二姑父?”
“老了。”太后又叹了口气,转回头来,“没精神跟那个不肖子周旋了。”
所以当太后不满她的敷衍,停下脚步,直截了当地问:“皇后你可知道,方今朝中,最为忠心的臣子究竟是谁?”
如果是普通人家的妻子,这时候不是为丈夫辩解,就是要起身为自己劝谏不力而谢罪,但王越娘一句都不想说。与太后,她有许多地方和观点截然相反,但对皇帝,却是同样的放弃了。
据说后来,祖母亲自写信,把二姑父好一阵教训,但等到厚生司保赤局开到了江宁府,府中幼子排着队开始种痘,她和兄弟们则是保赤局的医工上门,一个个亲朋好友在祖父母面前夸赞二姑父,就连祖母的抱怨也没了。
太后看过来时,皇后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突然间说要早点将储位定下来,应当是有变化了。
幸而没过多久,开封就传来消息,二姑母一家安然过此劫,姑父被调回京中任职,家里面的气氛终于是缓和了下来。
不论从什么角度去看,过去的二姑父,都是一派正直忠良的千古名臣的风范。
“你姑父呢,怕也是同样的想法。不过韩相公终究是忠心,又有先见,早早的就预备下了议会,以防有人图谋不轨。”
而从那时候开始,二姑父的‘能耐’,一桩桩地传入耳中。跟祖父争道统,与天子辩是非,出外领军,入内治政,及至先皇中风之夜,逆王宫变之时,更是力挽狂澜。
说到与太后看法不同,议会就是一桩。
长大后,才稍稍明白,二姑父的举动究竟犯了多大的忌讳,但是,正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即仁且智且勇。即使是触怒了皇帝,冒犯了天家,也是不忧不惑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