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秉烛待旦已忘眠(下)
赵隆这下子臊得脸皮通红,低声嗫嚅道:“不……俺只是一个守城的。”
韩冈想到这里,突然灵光一闪,终于想起了究竟在哪里听说过王韶的名字!
韩冈帮赵隆化解尴尬,道:“赵敢勇论武艺,也不让王军将。只是运气不好,得罪了上官。方才被罚守城。明珠蒙尘,实在可惜。”
张载年轻时,曾经上书范仲淹,愿与乡中豪杰一起去收复青唐旧地,后为范仲淹所劝,方才弃武从文。十几年后,张载考上了进士,同时开始授徒讲学。可即便如此,张载对军事上的认识仍然得到了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知渭州事<a href="#fn33" id="fnref33"><sup>注</sup></a>蔡挺的看重——
赵隆感动至极,眼眶都红了,几乎要哭了出来,直把才认识了不到半天的韩冈,当作平生最大的知己。
韩冈豪爽地与他对饮而尽,放下碗,对视一笑。浊酒亦能醉人,一股豪气自王厚心中油然而生,只觉得今夜结识的这位韩秀才,真是当世英豪。
脸上浮出一丝微不可察的笑意,韩冈道,“据闻令尊意欲吞并青唐,开边河湟,说起来,此正是吾辈之愿,也是家师毕生夙愿。令尊若真能成事,不但功业不让班、马专美于前,可为国朝平定北汉之后第一功;只秦州数十万百姓,亦要深感令尊之恩德。”
韩冈这时拍着王舜臣的肩头:“说起来,这一仗最大的功劳还是王军将!韩某只是安内,王军将可是攘外。当时我等被贼人两面夹击,正是王军将独当一面,箭无虚发,将迎面而来的贼军射得魂飞魄散!如非王军将,韩某今夜也无法安坐在此!”
韩冈话还没有说完,王厚就道:“正是家严!”
王厚再仔仔细细的把王舜臣上下一打量,连声赞道:“果然是一员枭将。”抬手又敬了王舜臣一碗。
横渠门下,学得不仅仅是儒家经典,还包括天文地理,兵法水利——若以为宋儒都只知‘之乎者也’,那就大错特错——尤其是兵法和地理,更是张载讲学的重点。
与王厚言谈甚欢,韩冈自觉到了探底的时间,便问道:“不知经略司的王机宜……”
王舜臣得意得胡子根根翘起,忙端起酒碗回应,嘴里则装模作样地谦虚道:“过奖!过奖!哪里!哪里!”
而当时在蔡挺身边,还有一名门客深得看重。他也是进士出身,而且与张载同为嘉祐二年丁酉科【西元1057年】——也就是俗称的同年——不过与张载不同,他因参加比进士科举还要高一级的制举考试落榜,便放弃了官职,转而跟随蔡挺来到陕西,并游历关西各州,还与张载讨论过当年他收复青唐的计划。张载曾对学生们说其有班马之志,欲效班定远【班超】、马伏波【马援】,远行万里,扬汉家天威。他的姓名——正是王韶!
敬过了王舜臣,王厚又斟满一碗酒,转过来对赵隆道:“赵敢勇的斩获亦当不少,也当满饮一碗!”
张载曾任渭州军事判官,最为蔡挺器重。他在渭州,一边教导学生,一边帮助蔡挺整顿军队编制,清查空额。就在去年,还听说张载正帮着蔡挺修改规范范仲淹创立的将兵法。而韩冈回来前,又听闻如今蔡相公推行将兵法的效果很好,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尤其是想要富国强兵的年轻官家以及一力辅佐他中兴大宋的王相公,都很看好这一整编地方军队,提高战力和指挥效率的新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