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宰执天下 > 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七)

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司马光暗自轻叹,等富绍庭放下茶盏,他又说道:“至于德先今日的来意,光已知晓。此为国事,光岂敢辞?!请上覆韩公,司马光知道了。花会之时,司马光必至。”

“辽军兵围太谷城。章楶军行迟缓,恐救之不及?”向皇后随手拿出一封御案上的奏章,冷哼着丢到一边,“笑话!韩资政都在奏章中说了多次,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疾时当疾,缓时须缓。如今太谷兵势,急则易为辽贼所乘,正是要徐如林啊!”

“宫师若能出面,洛阳人心可安。”富绍庭点头。

皇后在殿上大发雷霆,宰辅们也是相顾无言,看着判太常寺的李清臣被训得面红耳赤。当着众宰辅的面被训斥,李清臣除了自请出外,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

他的父亲年纪与文彦博相当,却远比不上那一位太师精神。刚刚过了生日,给闹腾得很不舒服,寿宴后连着多日抱恙卧床。但一见河东危倾,洛阳也随之陷入了混乱,便强撑起病躯联络文彦博,一起来安定人心。能做到这一步,也算是对得起朝廷给的那些荣宠恩遇了。

自从在京中落败归乡,又钻进地洞里修书的司马光连着多月也不出门。现在看看,比之前瘦了不少,干枯得像根劈柴。世人见他如此,本以为是准备寄情于修书,谁想到还是打算战斗到底。

皇后在这件事上完全不遵循应有的规则。正常情况下,天子一开始只会用留中等比较平和的手段来表露自己的倾向。除非事情变得严重起来,否则绝不会走极端。

一部《稽古录》是对《资治通鉴》的补充。《资治通鉴》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为开篇。而《稽古录》则是从伏羲说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取名自《尚书》开头的‘曰若稽古’一句。富弼对这本书的确很看得上眼。

在过去,官军出战,只要战事稍有不利,皇帝便会茶饭不思,甚至几日几夜地合不上眼。但向皇后却一直坚信韩冈能挽回河东的败局,根本看不到有半点脆弱的样子,而且打起主和派的手段极重,在半月之中,已经有二十七名地位高低不同的官员因为主张求和,或是劝皇后巡幸金陵、鄂州甚至蜀中,被贬出京城的。

但司马光的另一部得到的评价就不一样了。名为《潜虚》,完完全全是跟气学打擂台的一本书。气学说太虚即气,而司马光则说‘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气自虚空中生来。其针锋相对之意极重。富弼对这一本书的评价很低,直接就批评司马光到现在都没抓住根子。

“疏忽?”向皇后的声调一下就提高了八度,“在京百司,就数太常礼院要求和的奏议最多。你倒好,就是疏忽两个字!怎么其他人不疏忽?!”

“韩公和潞公乃是国之重鼎,值此北虏入寇,天下板荡,非二公不得安定人心。司马光世受国恩,得韩公相召,自当一附骥尾。”

李清臣低着头:“这是臣的疏忽。”

富绍庭更多了一份喜色,扬眉正想说些什么,却看到了司马光家最得信用的老仆来到了小厅门外。

没有人比皇后殿下更加坚定!在这一次辽军入寇中,向皇后的表现竟比躺在床上的那一位还要有气概。

气学在韩冈手中已变成了以实为本、以实为证的学问,以可以眼观的事实来证明气学要义的正确。就算司马光的《潜虚》这部书,看起来是想将易学的义理、象数两派合二为一,有着很大的气魄,也的确似乎走出了一条新路,但如果不能以实相攻,而仅止于空对空,最后的结果不过是落进故纸堆给人忘掉。

作为从宫中或是班直、禁军挑选出来的耳目,比起领军的将帅或地方的官员,他们的奏报总是更加受到天子信任。但皇后倒好,直接就给丢了。

富绍庭在司马光面前当然就不能这么说,但他只称赞《稽古录》,而不提《潜虚》,司马光也明白了富弼的看法。

这是今日清晨才送抵京中,由随军走马送来的密报。正好印证了太谷被困的紧急军情。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