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232章 有王斗在身旁才安心

第232章 有王斗在身旁才安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些人可大部分都是步兵,还人人身披沉重的甲胄,行军几日,没有一个人掉队不说,行军队列,始终保持那么严整!说十人一排就十人一排,每排望去一条直线就一条直线。

长途行军。连三镇的骑兵们都不能做到如此,数马一排的队列己经有些歪歪扭扭,王斗后面的宣府参将张岩,他军中骑兵还好。不过有一半为步兵,眼下他们的行军队列己经稀稀拉拉,很多军士都是无精打采地拖着疲惫的身躯,吃力地跟上。

仅观行军阵容,王斗麾下军队之强,在宣大三镇中,可说己稳稳排在首位。

卢象升赞叹不己,对王斗越看越爱,可惜王斗的身份军职不够,不然调入镇城内为各镇操练兵马。为大明训练出一只只如舜乡军一样强悍的军队。

其实王斗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各镇正兵营中。论起个人勇力,单打独斗,那些营兵大部分都比自己舜乡军强。遗憾的是在军纪。令行禁止,还有战阵的配合方面,他们却是远远不如自己的舜乡军。

……

此时的庆都境内,浩浩荡荡行着一列人马,大部分是骑兵,一万多人,又是以行军阵列展开,那片红色盔甲与旗帜的海洋,似乎有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感觉。

前锋,中军,中部,后路,大明传统的行军队列。一行人马中,杨国柱与他的中军亲将郭英贤走在最前面,为前锋,还打着一杆“前军司命”的大旗。

随后是卢象升的督标营,宣府参将张岩的两千军队,王斗的保安营合为中军。再后是大同镇总兵官王朴的正兵营为中部,最后山西镇总兵官虎大威为后路。

每路相隔不到一里,皆以数马一排的队列稳健行进,旌旗一杆跟着一杆,井然有序。

而在战斗中,堂堂正正的战阵配合却是最重要的,个人武力,倒是排在末位。所以明末军队作战只靠少数家丁,胜时一轰而上,败时溃败千里。

造成这个局面,王斗估计各镇军中克扣军饷是其一,还有平日疏于或难以训练也是其一。各营中骄兵悍将,兵油子太多了,想整顿也非常难,例来大明各军中只见逃兵,难得有个愿意留下当兵的,都当宝贝一样看待,谁愿意对这些人下狠手处理?

昨日大军从保定城下起程,今日到达庆都境内,每日行军不过六十里。骑兵日行百里是常态,说起来,大军行进的速度倒被王斗与张岩的军队拖累了,毕竟他们军中大部分都是步兵。

不过王斗认为宣大军队保持日六十里的行军速度还是有益的,宣大官军饥疲日久,虽将士休养了几日,不过军士与马匹还是非常疲累。如果现在大军每日狂奔个二、三百里,几千人只有数几百人到达某地,就谈不上行军严整,保持军势的完整肃然了。

每路大军的后面,便是他们密密麻麻的骡马辎重,一般每个总兵的营中,都携带大量的营帐、拒马、火药、虎蹲炮等物。王斗运来粮草后,各营的后面,还跟着大量的粮草车马。

这些辎重,也不可避免地拖累了大军行进的步伐,宣大各镇的将士,己经饿得苦了,虽说现在自己营中的粮草不足半月之食。不过无论如何,这些粮草,一定要携带身旁才安心,行军速度拖累就拖累吧。

卢象升精神抖擞地骑在他的五明骥上,回头赞许地看了王斗的军队一眼,那些军士,可说个个都是好兵啊。他们跟在王斗的中军大旗后面,十人一排,一总一总的整齐行进,从保定城下出来,他们的队列就始终这么严整,连那些辎兵也不例外。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