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善后大行动(四)
这个文章作者,肯定是要处理的,但资本的诉求,也是不能忽视的。这么思考着,他又突然间平静了下来,开始琢磨起来有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资本嘛,要的就是利润喽。现在钢铁被拿去造大炮,交通工具被拿来运军火,就连造罐头要用到的锡都被海军大量征用,时间长了,轻工业资本自然不满意。想来想去,还是资源不足的毛病,但这暂时也不好解决。
“……1705年是东岸工业发展史中极具意义的一年。1704年制定的《战时经济建设纲要》对国内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指导和调整,也正是这一年,战无不胜的东岸军队在新大陆卷起了狂风怒涛,国内相关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产能迅速扩张,由此也埋下了隐忧。”
“……1705年国内工业产能同比增长34.2%,这一上升率与前一年15%的增速相比是相当快的。但我们也应注意,这一增长率是靠生产资料的产能扩张得来的,消费资料的生产已经开始低于基准水平,并且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仔细研究下《战时经济建设纲要》就可以明白,生产资料生产的扩张,消费资料生产的萎缩,将贯穿东岸经济的未来十年。”
“……使工业品生产增长率达到34.2%的原因是靠能源、机械、五金制品、化工、军火及矿物堆积起来的。与1704年相比,主要产品的增长率分别为:煤炭1.67倍、焦炭1.48倍、电力1.9倍、铁矿1.32倍、生铁1.4倍、钢1.23倍、水泥1.3倍、液体燃料3.2倍……与此相反,消费资料的生产大幅回落,棉纱为0.6倍,丝织品为0.3倍,呢绒为0.7倍,食用油0.65倍……”
“……最后再看一下生产的责任机构。截止1705年末,股份公司等企业法人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上升到了1748家,累计实缴资本和资金额达到了8.7亿圆。其中,金属、车辆、船舶、机械、化工、燃料、军工、建筑、皮革及其他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法人数为835家,投入资本金额6亿圆;纺织、副食品、医药、火柴、煤球、烟酒糖茶等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法人数为898家,投入资本1.9亿圆,剩下的是电力、通讯、新能源等新兴行业,无关大局,不做统计。虽然这些资本是建国以来的累计投资,但本世纪以来的头几年占了相当比重,尤其是重工业领域的投资。”
“……投入资本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本垄断集中的过程。本世纪以来,全国法人企业所有资本构成为50万圆以上的企业约占44%,比上个世纪末上升了3个百分点。可以明显看出,资本集中于大企业的特点——在采矿业中,仅四家企业就控制了几乎三分之二的投资。这种垄断是以特殊牌照、准入制度形式的政权和国家资本的结合,这当然是垄断产业控制国家经济的表现。”
“混蛋!这是谁写的稿子?在这个时候放出这样的文章,其心可诛。”1706年10月22日,洛阳府《真理报》社内,黎鹏对着放在面前的一份杂志怒吼道。
放在他面前的是一份《真理报》经营的经济生活刊物,主要追踪生活消费品领域的发展,受众还是不小的。这个名为“马小帅”的作者一看就是收了钱,在这个战争的紧要关头写这篇文章,虽然没明说什么观点,文章多半在陈述,但隐含的意思很明显,生活消费品的生产资源被挤占,不爽!
尼玛,这个非国民!黎鹏有些恼火,一定是那些投资民生领域的企业主们在暗地里使劲吧。东岸的经济布局,重工业、基础工业,一般是政府在投资,私人主要投资轻工业及民生领域。现在是战时经济,国家资源的大头自然要投入战争,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才忍了不到两年就忍不住了?少赚两年钱会死吗?真是没有大局意识!
黎鹏现在当了官了,体制内浸淫日久,以前的想法淡了许多,开始越来越多地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问题。比如在看到这篇被发表的文章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怒不可遏,恨不得把炮制这篇文章的作者给开除了,以纯洁宣传队伍。
但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些资本在国内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不然也不会把手都伸到政府机关刊物里了。这还是他们没有平台呢,要是日后他们发展出一个堪比《真理报》、《生意人报》之类的受众极广的媒体平台,怕不是连政府的声音都不好发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