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坐困愁城(一)
弹尽粮绝,坐困愁城,说的就是利马的西班牙人。希望他们足够聪明,足够识时务,尽快签署投降协议,别造成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吧。东岸人真的是仁慈的,他们分外不想见到遍地饿殍的景象,真的!
好吧,不管怎样,现在万卡约是不可能再向利马及周边卫星城镇供应一粒粮食了。与之类似的城市还有很多,东岸人一一拿下后,都牢牢控制在手,不许任何物资流出。其中一些城市被东、西双方反复争夺,但最终都以西班牙人的失败而告终。
东岸情报机构曾经统计过,利马方面虽然在战前囤积了大量生活必需品,战争爆发后又把各地的存粮拉走,本身也有一定规模的依靠河水、井水及捕雾淡水灌溉的农业,但整体上应该是坚持不了太长时间了。这从他们最近开始大量宰杀牲畜就能看得出来,存粮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程度。
或许有人会问,几万东岸人马,怎么可能把所有道路都封住呢?利马方面应该还可以依靠那些弯弯曲曲的小路来运输物资。好吧,理论上是这样没错,但实际上呢?随着东岸陆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消息传来,很多西班牙城镇都陷入了绝望的情绪之中。利马总督的命令在这些地方能有多少分量,其实是要打个问号的。
换你来当特鲁希略(利马北方的一座农业城镇)的城市议长,你会在战火连天,物资匮乏的时候拿出可以救命的粮食,送到利马去吗?事实上那座城市在东岸大军攻占前,就已经成功实现“自治”了。是的,就是自治,他们宣布脱离秘鲁总督的领导,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当然我们都知道这种所谓的中立就是谎言,当东岸的先锋骑兵出现在城市北郊时,他们很快就投降了,没有浪费任何人的一枪一弹,堆满粮仓的小麦和玉米也都成了秘鲁军团的战利品。朋友,这就是现实,残酷的现实!
于是,在洞悉了利马的虚实后,现在东岸人发现有一个更加节省、更加经济的办法来获得战争的胜利,那就是劝降利马。而在劝降之前,似乎还得给他们施加一点更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可以来自军事方面,也可以来自其他方面。
秘鲁军团直属新库尔兰支队马上要做的这件事,就是属于劝降行动的一部分。他们将带齐工具,离开平坦的山间盆地,前往西边的山区,想办法截断流向利马周边的河流。
这当然需要很多的劳动力。但万卡约别的不多,人却是不少,整个利马检审法院区一百多万人,库斯科有二十余万(整个将军区,下同),阿雷基帕十三四万,利马城及周边十五万左右,高原区的的喀喀湖一带(秘鲁一侧)十五六万,北部的拉利伯塔德(特鲁希略城所在地)农业区二十二三万,再去掉一些零散的城镇,其余人口(粗略估计不下三十万)基本上都在万卡约南北各两百公里、东西百余公里的这片水源充足、土地平整的农牧区了。
想要搞工程项目,没人?直接去村子里抓就是了!新库尔兰支队千把人不够用?放心,附近还有几个县保安团,加起来四五千兵力,绰绰有余了。实在不行的话,尼玛你不会拉丁入伍吗?你又不是东岸正规部队,你是杂牌部队哎!杂牌部队不裹挟占领区的丁壮入伍,你怎么维持部队规模?东岸野战部队和保安团有良好的后备梯队,可以不断由后方送来补充兵填缺,你杂牌部队谁给你送补充兵?赶紧,麻利点,多去村子里招一些苦哈哈的印第安人入伍,新库尔兰支队一夜扩充到两千不是梦。放心,秘鲁军团方面会给你们发枪、发钱的,怕个鸡毛哦!
今天茨威格骑士带了五百名火枪手,押着四处抓捕来的数千名印第安劳工出发,前往奇永河上游的高原湖区“施工作业”。古人云水往低处流,这秘鲁高原啊,素来是沿海平原地带的水塔,这就和青藏高原是南亚某大国北方的水塔一样,重要得很。拉脱维亚人的行动也许无法彻底拦截水源,他们撑死了筑造简易堤坝,把宝贵的淡水资源引往他处,更多地消耗在山间的复杂地形中,尽量减少流往利马方向的水,基本上就完事了。能不能做到不好说,效果怎么样更不好说,总之先试试看呗,反正又不用花费什么成本——唔,印第安人的生命在很多人看来就不是成本,Indians live matter这种事根本不存在的!
除了他们这支队伍外,类似的还有不少。截断水源、拦杀信使、控制物资,一套组合拳下来,再配合几次中等规模的军事进攻,差不多就可以让利马方面陷入绝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