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剪除羽翼
7月中旬,魏文度上校从哈尔滨赶至新城县城,集合了两个师(各欠一团)精华的九千大军誓师出发,分乘一百六十多艘内河小火轮,在三十余艘海军浅水炮艇的掩护下,沿着松花江溯流而上,直逼船厂。与此同时,紧急从黑龙江以北募集的两千余山丹骑兵也赶到附近,与大军汇合。此时,双方前哨战已经展开。
7月底,在海军炮艇的掩护下,万余东岸大军借着猛烈的炮火,只花了半天时间就攻占了满清设立于此的造船基地。敌军似乎已经放弃了这里,船厂被大火烧了一遍,到处是断壁残垣。
这个时候,清军从奉天府也调来了大量援军,在长春厅一带集结。东岸大军不慌不忙,先克永吉州,再下敦化厅,并将其人口搬迁到哈尔滨到海参崴的满蒙标准轨铁路沿线定居。
清军派出数千骑兵对东岸人展开袭扰,但在严阵以待的东岸大军面前讨不到任何便宜,一时间僵持了下来,只能坐看他们辛辛苦苦弄来的垦荒移民被迁走,何其憋闷也。
二月中,沙纳海部抵达新城城下。彼时东岸人已经一把火烧了只是一个木寨子的伯都讷厅,全军驻防在新城内外——没办法,城池太小了,住不下一万大军。
两军对上后,也别废话了,直接开干!这部分清军也列装了不少火枪大炮,甚至就连素来以骑射为傲的满蒙八旗,这会也不装逼了,老老实实承认大炮要厉害多了,背着步枪,推着炮车作战。
但他们的所谓武器,打打顺军是够了,在面对火力投射密度远超他们的东岸新军时却有些不够看。第一天战斗,清军就损失了十二门火炮,冲击城外第二师阵地的汉军也被打了回来,遗尸数百具。
第二日,双方的战斗更加激烈。在凶猛的对射中,清军再度损失火炮九门。满蒙第二师出动了一个步兵团,在炮兵的掩护下主动掩杀过去,清军拼死抵挡,最后以损兵千余人的代价将其挡了下来。而对面的东岸人呢?损失不过区区三百人罢了。
第三天,清军发动了规模最为浩大的一次攻击。沙纳海几乎把预备队都给调上去了,结果惨败,大炮几乎损失殆尽,满蒙汉官兵损失近两千人。若不是一支从草原那边赶过来的蒙古骑兵恰好杀出的话——这帮孙子,显然在附近埋伏很久了——沙纳海的部队要想全身而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仗打到这个程度,说实话已经打不下去了。没意义,一方本来就比你训练有素,同时还有城墙堡寨作为防御工事,你再打也是徒伤人命,不会取得任何战果。还不如早早撤退,回到老巢后再想办法。
而打退清军的东岸军队也没有趁势掩杀。他们的骑兵少,对那支在侧翼游走的蒙古马队非常忌惮,于是在象征性的追杀了一番之后,就结成严密的阵型,缓缓退回了出发阵地。
冬季作战,补给甚为重要。吉林清军长途来袭,固然碰得头破血流,但如果换上自己这方远征,在大雪漫天的情况下,一旦火炮、御寒物资、药品器械的供应跟不上,怕也要吃大亏。还不如固守新城县城,驱使当地降兵民壮修建仓库、码头等设施,为开河后的大战做好准备。
今年(1707年)五月下旬,松花江开河化冻。接下来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东岸人一直在紧张地囤积物资,转运人员。在这段时间内,双方还断断续续交手过数次,规模都不大,以骑战为主。满蒙新军第二骑兵团千余骑与蒙古马队展开了惨烈的厮杀,双方死伤都不小。六月底,第一骑兵团也从东边转移了过来,与第二团一起围剿蒙古人。
7月3日长岭县之战,两个团的东岸骑兵以气势惊人的墙式冲锋一举打垮满蒙骑兵,迫使这支一直骚扰着他们的敌方最大机动兵团退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