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44章 再一次的尝试

第344章 再一次的尝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普拉特科夫最近就接到了新指示,即转交一封沙皇亲笔信给博格德汗,然后利用他“卓越”的外交才能,说服满清朝廷再一次出兵,与俄罗斯帝国共同夹击准噶尔蒙古。普拉特科夫知道这是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因此强打起精神,打算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博格德汗,达成协议。

行动之前他也做过一些功课,走访了很多朋友,了解到了如今清国面临的形势。简而言之,四面皆敌,非常被动。但仔细想想,却也没那什么亡国之患,至少短期内看不出来。

1709年1月20日,北京胡家圈胡同。

普拉特科夫在酒肆里已经坐了好半天了,一杯接一杯地喝酒,饶是海量,此刻也迷糊不已,脑袋有些酸胀。

主祭阁下的心情确实很不好,更准确地说,这几年的心情都不怎么好。北京东正教会的财务问题非常严重,即便他大力整顿,但在前任欠下的高利贷的沉重利息压力下,依然难有起色,只稍稍偿还了一部分本金,其他的只能请求展期。

莫斯科那边因为大北方战争的缘故,削减了送往北京教会的物资数量。这些物资,一般都值个几千卢布,由到北京贸易的俄罗斯商人带来——鉴于目前的形势,主要走中亚、西域这条线路,但因为兵荒马乱的关系,十分危险,很多胆小的商人干脆就不走了。

几千卢布的货物,对胡家圈胡同的“罗刹庙”而言十分重要,哪怕只削减了部分,财政问题也会非常严重,更何况在上一年这些货物完全没有了呢?清政府倒是挺友好,在闻知北京东正教会的情况后,主动将每年发放的津贴总额提高到了一万两银子,这让普拉特科夫稍稍喘了口气,但教会的日子依然过得很艰难,以至于他已经在认真思考是不是要痛下杀手,去惩治那些腐败分子了,问题是这几年他自己也拿了不少钱,不是很好办。

其实比起政治外交方面的麻烦,财务都是小问题了。北京东正教会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宗教组织,事实上其还承担着很多外交职能,毕竟莫斯科和北京距离遥远,不可能每年都派个几百人的使团过来,那样成本太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莫斯科方面派几名信使来到北京,向教会的主祭传达最高指示,然后由教会出面进行外交活动,完事后再把清廷的外交信件带回俄罗斯,交由沙皇审阅。

普拉特科夫这几年就一直在做这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无疑就是几年前清、俄联合夹击准噶尔汗国的事情了。只可惜,他把这件事办砸了,导致中亚那边的俄军损失不轻,沙皇为之震怒,差点就被解职回国。

当然这事的主要责任可能并不在他身上。双方约好了一起攻击,结果清军放了鸽子,打到一半停了,俄军仓促南下之后,遭到了西撤的准噶尔主力骑兵的猛烈攻击,大军几乎全数被歼,何其之惨也。

其实吧,按正常打,俄军本不至于这么菜,他们还是有相当战斗力的,但谁让你出征之前把事情想得那么好了呢?以为清军吸引了准噶尔蒙古的主力,自己可以占便宜,直插蒙古人的后路,占领大片地盘,将势力往东南方延伸数百公里。结果呢?该死的博格德汗失信了,导致了后面一连串的事情。好在当初出击的军队都是从后方调集的,前方各堡寨的守军兵力充足,没让挟胜而来的蒙古人占了大便宜,但屯田多年的成果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物质方面的损失极大。

莫斯科方面一边及时调整部署,增调兵员和物资,一边派使者前往北京,先是臭骂了一通普拉特科夫,然后又质问清廷,为何没能完成约定。当然,这种程度的质问肯定弄不出啥结果的,清廷总有许多理由,到最后还是搪塞过去了,只许诺加强两国贸易,让点利,俄国人也就借坡下驴,算了。说到底,俄、清两国这对塑料兄弟还是有着极强的合作基础,不可能真的闹翻了,至少在准噶尔汗国彻底覆灭前是如此没错。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