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训令
“事关国格,不得不慎重。”马冲回答道:“若是贵国实在没有别的场馆,倒也无妨。我们身边带了些钱,租个住处想必也不是难事,就不劳贵国理藩院安排了。”
天使有些沉默。与隆科多对视了一眼后,拱了拱手,翻身上马走了。隆科多有些尴尬,跑过来解释道:“这事他做不了主,还得回去请示,也不知道会拖到什么时候。我看不如这样,咱们先在通州安顿下来,待得到消息后再做计较?”
“也只能这样了。”马冲无奈道。其实他心里挺郁闷的,事情一上来就不顺,换谁都不舒坦。他本来已经比较克制了,打算忽略对方一些小小的无礼之处,争取把事情办成。比如清国皇帝那个圣旨,说他们来“问安”,不要脸得很,但马冲没有在意,毕竟如果处处纠缠细枝末节,那事情就没法办了。但住到理藩院,终究超出了他的底线。东岸是大国,是强国,主宰着欧洲、美洲、非洲乃至亚洲不知道多少国家、民族的盛衰兴亡,这心气当然很高。理藩院这种地方,一旦住进去,说实话就是侮辱,马冲要是敢这么做,回去后也没甚前程可言了,因此他不敢。
通州不是小地方,是京师门户,漕运节点,商业也算得上繁华,因此找一家上档次的客栈并不难。马冲派了个秘书,由隆科多派出的一位侍卫领着,很容易便包了一整个客栈。客栈老板也很有意思,东岸的金圆券不认识,肯定是不收的,但看到他们拿出的鱼洋后,先是左右看了看,发现没人注意,这才眉开眼笑地收了起来。东国银元,铸造精美,成色十足,比朝廷自铸的强了不是一点半点,向来是抢手货。
严格来说,清国理藩院的官员是“天使”,是来宣读圣旨的。而圣旨也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尔等前来问安,朕甚嘉许,待进京之后,于理藩院听宣。”
毫无疑问,这是正儿八经的圣旨。圣旨有很多形式,除了诏书之外,绝大部分都很简单,有的只有一两句话,甚至言辞中带有很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比如张献忠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咱老子叫你不要往汉中去,你强要往汉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许多兵马。驴球子,入你妈妈的毛!’钦哉。”再比如,赵匡胤曾在奏折上批复“截你爷头,截你娘头”。
与这些相比,康熙的圣旨马马虎虎吧,但语气还是有一股居高临下的意味。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哪来的迷之自信,当年在外东北与俄罗斯数场大战,每每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后来御驾亲征,出动了两万人,结果拿俄国几百人没办法。都这样了,圣旨里还是对俄国人一副颐气指使的做派,幸好俄国人的重心不在这边,没想过生事,不然以沙皇同样唯我独尊的脾气,估计得干起来。
天使宣读圣旨时,马冲一行人就站在旁边听着,不像其余人等尽皆跪伏在地。这天使也是有意思,宣读前特意等了好一会,见马冲丝毫没有跪的意思,这才不情不愿地读了起来。不过他也没额外多生事,小国使节,当然要跪,但大国嘛,其实是可以变通的。早年俄国使者过来,就没跪,一开始满清也很不习惯,差点闹得不欢而散,但还不是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俄国人也是没骨气,再往后面来的使者,就被授予了临机决断之权,除了画像、雕塑等偶像不能跪之外,博格德汗本人是可以跪的。这个权力由使节自己掌握,事实上绝大多数都跪了,少数没跪的,估计也是自己心理念头不通达,不是主流。
天使宣读完圣旨后,也没啥好脸色,直接说道:“贵使远道而来,这就随本官前往理藩院歇息吧。过阵子皇上可能会召见,先在理藩院学着点,免得到时殿前失仪。”
刚刚起身的隆科多听到这里心道不妙。理藩院怎么派了这么一个冒失鬼过来?哪家的子弟?东国人打遍欧陆无敌手,何等骄傲,你用这种口气说话,人家心里能舒坦?再者,理藩院这个名字,糊弄俄国人还可以,但东朝人文化类似中国,这可不好骗。
果然,只见那个年轻的马大使站在那里,中气十足地说道:“敝国接待外国来使,国无论大小、强弱,皆以礼相待,以诚相示。理藩院,是贵国处理附庸国事务的机构吧?敝国乃大国,我持节出使,恕无法做出有辱国格的事情。”
这话一出,场中气氛陡然紧张了起来。低级别的吏员、护军眼观鼻鼻观心,在一旁默默无语。隆科多左看看右看看,最终也没说话。那个宣读圣旨的天使倒是有些愣了,似是没有预料到会出这种事情。俄国人不是痛痛快快地住理藩院了吗,他们不是也没说什么?怎的东国人如此矫情,连理藩院三个字都觉得是侮辱?
“贵使方至,就如此咄咄逼人,就没觉得有些不妥当吗?岂不闻入乡随俗的道理?理藩院,乃我大清专供来朝宾客食宿之场馆,并无特殊含义,贵使怕不是小题大做了?”天使的脾气其实还算不错,至少没有拿出颐气指使的态度,而是在试图说服马冲。不过更大的可能是,他以及背后的朝廷并没有足够的底气侮辱、迫害东岸来使,那样代价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