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472章 命运(二)

第472章 命运(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夷陵州,与其说是湖北的商业口岸,不如说是商品入川的重要中转站。四川的粮食、茶叶、盐巴、药材、绸缎、木材等商品,大部分运到夷陵州集散,少部分会向东运至沙头市、汉口镇等地。同理,东部的工业制品,也大部运至夷陵州,目前这个生意由大发永航运字号控制着。这是长江航运委员会授予的特权,没有人敢不服。

话说四川幕府如今也换主人了。刘芳亮的养子刘忠贵上半年病逝,由其长子刘高止(为避建武帝的讳改名)袭爵蜀国公,并接掌节度使大位。不过这位刘郎君显然不如他爹有本事,老将多有阳奉阴违的,尤其是孤悬滇西的那帮子人,基本已经在长沙朝廷的操作下投靠了过去,算是帮中央政府结束了滇省分治的难堪局面——对这些桀骜的军头们来说,反正主公也是大顺建武帝的臣子,自己投过去,当真没什么心理负担。

四川如今也发展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工业了,如以军工、重工为主的成都机器制造局,供应着川军系统七成以上的训练、战斗所需器械和弹药。剩下的三成,部分由长沙朝廷拨付,部分采购自黑水。而围绕着成都制造局,还有大量私人经营的小企业,丰富着这家大型官办企业的下游产业链。可以这么说,成都就代表着四川的工业精华,四川的重工业和制造业,基本可以与成都划等号。

四川经济的规划师、前节度掌书记刘奇也在一年多前去世了。此人倒是个经世之才,深得刘忠贵信任,担任四川经济改革的操盘手。前东岸顾问陈明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认为此人“极为务实”,他主攻两件事,第一是军事器械的部分自给,第二是农业领域的大量投资。

前者很好理解,左营毕竟是一个半独立的军阀集团,无法自产火枪大炮——哪怕差一点,但必须有——是十分危险的,成都制造局应运而生,获得了四川幕府的许多投资。农业领域,刘奇主要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在旧有模式上提高产量,丰富农产品种类。这种改革不触及封建所有制,对所有人都有好处,因此阻力极少。刘奇从宁波、登莱聘请了很多农业领域的退休专家,用他们为老师,教授各种农业知识,同时大办农学,吸收下层知识分子入学,将知识和经验推广到各处。三十年下来,成果斐然,全川稻谷、豆子、蚕桑、果蔬、禽畜产量大增,不但有力支持了刘忠贵的南征北战,还有富余出口换取宝贵的外汇。

现在的四川幕府,民政方面基本还是沿用了刘奇时代的各项政策。刘高止刚刚上位数月,就被滇西几个叔叔伯伯辈的军头们耍了一通,深知此时当镇之以静,安定人心。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与东国顾问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这无疑能够更好地聚拢人望。在川中,东岸的投资可不少,可能是在顺国境内继江西后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地,历年来累计的总额可能已经突破三百万元,主要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现在你看出来了吧,东岸为何如此积极地配合刘奇大办农学的政策,利益因素不可忽视。

东岸政府对刘高止发出的积极信号也立刻予以了回应。负责这个方面的宁绍开拓队即将派出一个由外交、民政、情报、军事、商业、金融等部门联合组成的代表团,访问成都。据悉,双方商谈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大对四川农业领域的投资,尤其是涉及出口创汇的缫丝厂、焙茶厂、纺织厂(丝麻、丝棉混合织物)、罐头厂等企业,投资额将不下于五十万元。

为此,四川幕府将与东岸农业银行合资成立天府银行,为四川农业领域的个人和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其中,东岸农业银行将出资一百万银元,占股60%,四川幕府以牌照、土地及经营场所(吴三桂时代的一座别院)入股,占比20%,四川的一众将帅们集资入股,占剩下的20%。这家银行成立后,可以汉口的交通银行为模板,大致的路线也是强取豪夺四川本地的钱庄票号,先控制当地的金融系统,然后再以金融为纽带,慢慢渗透进商业、农业、工业领域,攫取超额利益。

张绍宗不知道东岸人正与刘高止商谈的事情。但他有眼睛,会思考,知道以东岸资本的尿性,肯定不会放弃富庶的四川盆地。而且四川幕府如今的形势也不太好,内部的破事就不说了,就说外部吧,清军在青藏地区大举用兵,连连破敌,形势一片大好。四川幕府的人不是傻子,他们非常明白一旦让鞑子彻底控制青藏乃至康藏地区,对四川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威胁。因此,刘高止在办完老子丧事后,便第一时间派人前往藏区,联络和硕特蒙古残部,打算给予他们支持,共抗满清。

也正因为此,张绍宗判断四川幕府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东岸人。任何与东岸沾上边的,比如他著名买办的身份,都可以在四川受到重视。也许,做完这笔生意后,有必要随老曹去一趟川中了。就是不知道人家肯不肯,曹家在四川有人脉,在清国自不必说,远近几个府内还是吃得开的,不过在大顺的关系却很浅,或许这是一个突破口。利益交换嘛,你好我好大家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