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84章 降维打击(二)

第384章 降维打击(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如今他们面临的是北、东两个方向的围攻,北边被打出了吉林,东边的山岭也丢了差不多一半,真的有危若累卵之感。而且,根据可靠情报,北边的东国人数年来一直在抢修一条叫做满蒙标准轨铁路的工程,目前四期已经完工,五期(玛埏河—哈尔滨段)也已经开工七八个月了,预计今年年中即可完工。当然这不是关键,最要命的,还是这条铁路他们还打算继续搞个六期,即哈尔滨—扶余段,这事在当地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1711年)年底之前,扶余县就能开进火车,那么再下一步呢?当然是往长春厅那地儿赶啊,这是谁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朝鲜王国,可以说是东亚经济圈中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加入得早,工资水平又很低,在出口粮食、药材、木材、海产品等基础货物稍稍积累了一些本钱后,他们就开始从黑水那边购买机器设备,开启了工业化生产的大门。

铁路的威力,满清官员们现在很清楚了,那就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有了那玩意,军队一夜间可以行军数百里,不是轻装前进,而且是全副武装,连各种后勤物资都带足了的那种。下了车就可以战斗,且一个个龙精虎猛的,丝毫没有长途行军的疲惫,简直让人难以抵挡。

辽东六县主要向他们采买食品、建材、药材、燃料等商品,不但冬天买,夏天也买,原因也没别的,便宜!黑水管委会辖区的那帮“工人贵族”们薪水太高,工作时间太短,工作强度太低,再加上运输、取暖等费用,导致生产出来的商品成本较高。早些年可能还有技术方面的优势抵消成本劣势,但在朝鲜人也渐渐掌握了先进的制造技术之后,他们的科技优势已经不多,低端产品在全年无休的朝鲜工人的冲击下逐步瓦解,只保留了相对高端的制造业。

满清朝廷如今正在和英国人合力建设的京张铁路已经开工半年了。但经过这半年时间的接触下来,清廷有理由怀疑英国人在忽悠他们,因为他们运过来的蒸汽机车问题多多,三天两头坏不说,效率还极低,看样子不像是能拉多少节车厢的样子。有的人甚至怀疑,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在从清廷这里骗研发经费,好继续完善他们那个不成熟的机车,满清这是当了一次冤大头,成了别人的试验对象了。

冬天辽海冰封的时候,隶属于登莱开拓队管辖的辽东诸县(丹东、大东沟、凤城、宽甸、桓仁、集安等)因为孤悬大海对岸,唯一的贸易对象差不多就只有隔壁的朝鲜王国了。朝鲜经济发展得还不错,北方是其主要工业产区,南方为农业产区,商品市场种类多样、供应充足,显示了其经济体系的勃勃生机。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至少,前期支付的二十万两银子货款,至今未见订购的铁路器材到货,就只有北京大前门车站那的一个蒸汽机车,这不是玩人么?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又在要求满清政府提供超过十万两银子的货款,以便让他们能够联系伯明翰的机车厂,发送更多的机车、车厢及铁轨过来。而为了提高自身的说服力,他们甚至表示,可以适当转让一点技术给清廷,让他们能够本地制造部分零件,以降低整个项目的成本——当然这并不是无偿的,少说也得付个十万八万银子。

他们此时已经跨过了鸭绿江江面,进入到了丹东县地界。在边境线上值守的军官仔细检查了他们的文书证件,然后又抽检了几辆雪橇上的物资,随即便大手一挥放行了。

这个要求简直让康熙吐出一个老血。终日打雁,没想到临老了被大雁啄了眼。这英格兰人,他已经想明白了,压根就没有成熟的铁路技术,或者研究了半拉,自己不满意,东西不实用,投资者又没钱或不愿意往这个无底洞扔钱了,于是骗到了清廷头上。当然说骗可能过分了,但利用京张铁路的订单还债兼继续搞研发倒是真的,满清被当了小白鼠也是真的。这事,怎么处理都有些不对,是及时止损呢,还是继续往里面投钱,还真的挺考验智慧的。但无论怎样,东岸人利用铁路在满洲展开的降维打击,却只会越来越凌厉,满清朝廷必须要想出应对办法了。

1710年2月22日,薄薄的晨雾中,一支规模不小的雪橇队伍正在行走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