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70章 全斗勇

第70章 全斗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全家割据的杆城三郡原本养着不少军队,财政负担极重。不过在东岸人的劝说下,全家对其进行了改革,目前已精简为一个师七千余人。虽然规模仍然不小,但要考虑到人家面临的威胁,保留如此规模确实很有必要。

东岸本土的工商部、贸易部曾经派出特派员过来调研远东五藩的经济,指出他们可以联合起来,以几家超大型企业为平台,团结协作,发挥集团军作战的优势,一起赚钱。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他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台湾银行、东岸日本公司和东岸朝鲜公司这三家企业做平台,整个其他小企业、小商人,一起在远东和南洋的圈子里挣了不少钱,这或许多多少少弥合了一点各方的冲突,产生了一定的经济交流,当年黑水管委会一度打算南下宁绍建立重工业企业就是明证。

汉阳城的君臣们对于工商业能带来如此巨额收入非常开心。在如今的朝堂上,清流保守派基本已经失势,之所以还未被彻底清理出去,其实还是朝鲜国王担心改革派一家独大,不好控制罢了。但不管怎样,朝鲜已经没法走回头路了,而且他们也不愿意走回头路。富国强兵的甜头已经尝到,对马岛之战打得经常欺负他们的日本人丢盔弃甲,这时候谁要是再站出来大喊重回传统士大夫的田园牧歌生活,怕不是要被人当成傻子。要知道,就连日本人如今都在摸索改革的路径,你再回到以前,难道想等着日本人打过来吗?

但不管元山贸易的利润大头归谁,就本地经济而言,其实关系都不大。那些赚了大钱的东岸商人们大多数时候都住在元山港,他们的家人也居住于此,各种消费(包括日常消费和不动产消费)也留在本地,这些都促进了元山地方经济的发展。根据朝鲜农工商部的统计,整个元山县(包括港口及周边农村)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十万,每年扣掉地方截留后——这是东岸人特别要求的,元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地方建设——可解送汉阳城的各类税款高达十七万元,可以说是朝鲜北方的经济重镇了。

“滚开!滚开!”一群维持码头秩序的差役走了过来,用棍棒将那些商贩掮客们轰到一边,然后开始检查靠港船只的各类文件证明。他们没敢检查得太细,担心东岸船长会等到不耐烦,因此只草草看了一遍,就毕恭毕敬地将其还了回去,只留下两人在此与东岸人核准船上货物数量、价值,以便测算出该征收的关税金额。

元山港开埠后,大量东岸商人涌来此处,兴建物资仓库、楼堂馆所、贸易市场,几乎一手把持了元山港的进出口贸易。到了后来,即便让了些步,这些东岸朝鲜公司旗下的各级代理人们依然攫取了元山港贸易的最大一块份额。

“全中尉,元山风物,比之高城如何?”台湾银行副总经理邵汝杰下了船后,笑眯眯地朝跟在他身后的全斗勇问道。

元山港,在东岸人来之前,不过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渔港罢了。东岸人之所以看中这里,无非是因为这里有一个水深足够的海湾,海湾入口处有大小十几个岛屿阻滞、削弱海浪,海港右侧又有延伸出去的半岛充作天然防波堤。经过这两道防线之后,船只锚泊地的风浪就下降到了一个非常良好的程度,可谓是天然良港。

邵汝杰倒不是特地来朝鲜,事实上他是搭乘船只前往烟台的。船只要在元山港停留好几天,待在船上烦闷,不如下来透透气,看看当地社情。而全斗勇则是前往自家封地高城郡,之前他送了一批三郡(杆城、高城、襄阳)子弟前往海参崴陆军学院学习,顺便会会老朋友,拉拉关系。

船只靠港后,大群朝鲜人便迎了上来。这些跑得最快的不是码头的工作人员,而是兜售各类小商品、拉客吃饭娱乐的商人。他们穿着虽然算不上多么光鲜,但却也算不上多差,至少棉布衣服挺多的,显示元山港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百姓生活确实有了一个极大的提升。

说实话,作为杆城三郡的第一继承人,全斗勇在海参崴陆军学院插班学习期间人缘还是很不错的。他精通汉语,出手大方,也会来事,无论是汉、蒙还是通古斯同学都与他关系不错,这位他积攒了相当丰厚的人脉资源。更难得的是,全斗勇的学习成绩也很好,毕业时成绩排名甲等,因此被授予东岸陆军中尉军衔,算是很大的荣誉了。

如今这艘黑水运输公司商船上装载的就是东岸朝鲜公司的货物。他们在黑水采买了大量机械设备及零部件、武器弹药、鲸制品、高级毛皮、化学品、马匹等传统出口商品,这些在朝鲜都非常好卖,每年都能创造大量的利润。尤其是如今朝鲜工业大发展,对重五金制品的需求量极大,是黑水工业能够维持下去的重要客户。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