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大北方战争(一)
说完,赵贵便以还有事务要处理为由结束了会面,返回了米陶城内。接下来,他将前往温道港,与海军方面的官员会谈。与陆军的冷漠以对相比,其实东岸海军倒非常关注此事正如火如荼的大北方战争,原因没别的,他们对进入波罗的海有点兴趣。
1700年11月5日,大雪漫天,里加城内外的局势有些紧张。
“对不起,我国不接受这种抵押品。”赵贵很直接地说道。开什么玩笑,在波兰增税,会直接被贵族议会的议员们给否决掉的好么?历史上大部分人都同意,然后被一票否决的事情还少么?一票,只要一票就足以否决这种增税提议!这完全不靠谱!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目前驻跸塔林,身边带着超过七万名士兵,随时可能东进,与彼得一世率领的俄军大战。他对面的俄罗斯军队并不占据什么优势,因为彼得一世分兵攻打卡累利阿、英格利亚等地的缘故,他的部队也不过只有数万人。查理十二如果抓住机会,先行击溃这一支俄军的话,那么还有机会南下击败波兰、萨克森联军。
赵贵对波兰这种蛋疼的体制毫无信心。正如他们自己人所说的那样:“……假如你无法解决这种‘罪恶’(自由投票),那么联邦将成为外敌的战利品。每个大国,都宁愿来分解波兰,也不愿意让它保持成一个整体,而像今天一样滥用如此的自由。”
好在几个反瑞国家的步调并不一致,这给了瑞典人各个击破的机会。目前他们已经解决了西线丹麦那边的麻烦,通过主力西调以及荷尔施泰因公爵的帮忙,联合夹击丹麦,已经迫使丹麦人在事实上退出了战争。随后,瑞典人抓紧时间,趁着波罗的海尚未封冻的有利时机,将大批兵力用船调往东方,并将主力部署在立窝尼亚地区,打算与波、俄两国决一死战。
看到了没?波兰周围的国家都看清楚了波兰这种体制的弊病,并且不愿意让波兰人做出改变,不愿意让波兰能够制定出稳定的国家政策,让波兰继续保持大量地方性的独立和集体的无能状态,这最符合他们的利益。东岸人研究了这么多年波罗的海,赵贵又怎么可能相信奥古斯特能够让议会全票通过增税提议呢?这是童话好不,根本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如果必要的话,瑞典人认为里加城也是可以弃守的,只要完成战略目标。没办法,他们这次被丹麦、萨克森、波兰、俄罗斯四个国家围攻,敌方总兵力高达二十多万。瑞典即便战前嗅到了一丝风声,死命扩军,但受限于人口、经济和工业生产能力,也只堪堪扩充了十余万军队,人数处于很明显的下风。
“但瑞典是地区公敌,是波罗的海安全的最大威胁。他们那个年仅十八岁的国王冷库、残忍,他很有可能将战火引向库尔兰,威胁到贵国的利益。”约翰·帕特库尔继续努力着,千方百计想要说服赵贵,因为他若是不能在东岸人这里取得贷款,就只能去荷兰人或英格兰人那里想办法了,这同样不轻松。
里加城外的主干道也被清理了出来。大量立窝尼亚居民被从家中驱赶了出来,清理积雪,修补道路上的坑洼之处。时不时走过一支军队,那是从北方南下的人马,据说是为了增强南边的防线。萨克森的奥古斯特正带着十万人杀奔过来,整个瑞属立窝尼亚已经进入了紧急状态,总督达尔贝格放弃了一些城镇的防守,集结了两万多兵力,再加上临时征召的两万余立窝尼亚籍士兵,重点防守里加以东的部分关键节点,阻止波兰军队北上,与彼得一世率领的俄军汇合。
“里加的达尔贝格总督刚刚向我保证了库尔兰公国的安全。”赵贵说道:“帕特库尔先生,请恕我直言,奥古斯特陛下入主华沙时间尚短,我们并不认为他能够发挥出波兰的全部力量。而且贵国的军事部署与俄罗斯人严重脱节,延误了大量时间,我们也不是很看好这场战争的结果。我是实话实说,贵国虽然早就酝酿战争,但武器装备似乎还没瑞典人好,他们从荷兰人那里得到了大笔贷款,并通过荷兰人的渠道采买了很多产自我国和英格兰的武器。先看看吧,查理十二陛下已经带着七万军队东行了,即将与俄国人碰撞,而你们还在南线慢吞吞的,如果俄国人失败,我不认为奥古斯特陛下还有什么机会,言尽于此,请您仔细考虑。”
华夏东岸共和国驻里加大使赵贵的车驾出门时就被拦下了。一群荷枪实弹的瑞典士兵在主要道路上设卡,据说是为了抓捕俄国和波兰间谍。在亮明身份后,带队的瑞典军官立刻放行。瑞典王国与东岸共和国的关系称不上好,但也绝对不能说差。在这个被四国围攻的艰难时刻,得罪东岸人并没有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