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拉杰普特的谋划(五)
而在经过今天这么一番讲课后,姚同也愈发认准了在印度西北部扩张的谋划的正确性。而且他对拉杰普特人的所谓武勇嗤之以鼻,也许他们是比其他印度人强点,也许以前也很强,但现在,不好意思,陆军出身的姚同中校还没看得起他们。他还记得葡萄牙人提起过,当年拉杰普特人为了对付莫卧儿王朝,曾试图与葡萄牙人结盟,但葡萄牙殖民者背信弃义地杀死了他们的国王,这些拉杰普特人也没敢报复,最后反而还和他们继续做生意。因此,面对这样一种奇葩的民族,姚同中校是真的很难提得起尊重,对他们的实力也是不屑一顾。
八月份的南亚地区,依然笼罩在西南季风的威力之下。这些来自印度洋深处的气旋,携带了大量潮湿的水汽,然后在干渴的大地上降落,滋润了无数的农田与河流,可以说是农业社会的印度绝大多数人的救命源泉。
他已经决定了,过两天就邀请新上任的葡属印度总督会面(此人现在正好在第乌,尚未回返果阿),大家一起坐下来谈谈如何瓜分拉杰普特地区的事情。在印度西北部进行扩张,最好还是和在此耕耘了多年的葡萄牙人聊聊,他们有些时候还是能提出比较中肯的建议的。
1693年8月25日,印度第乌岛,小雨。
宝智禅师听了立刻告谢。随后,他又谈起了拉杰普特人的历史,谈到了这个族群在过去数百年内与来自中亚方向的绿教徒武装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指出事实上是他们捍卫了印度教文化的存续,否则印度北方怕是早就变色了——讽刺的是,拉杰普特人的所谓武勇其实主要是来自其外部侵略者的血统,只不过他们不是绿教徒罢了。
浅岛地区的城市化程度没第乌岛这个高,但也相当不错了。毕竟四千多名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不是假的。这些人里面倒是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事农业工作的,浅岛附近是肥沃的冲积土,养分充足,水源不缺,因此很快便被来自登莱的军户给瓜分一空,顺顺利利搞起了农业种植。当然当地经济的大头仍然是靠转口贸易,与第乌岛这边一样,收入还算不错吧。
拉杰普特人最后一次对抗回教徒,就是在巴布尔在中亚地区被昔班尼王朝打得站不住脚,带了两三千残兵败将狼狈南奔印度之后。当然拉杰普特各邦组成的联军在遇到巴布尔的人马时,人家已经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发展起来了,结果一场大规模会战后,拉杰普特人惨败,很多城邦被迫向巴布尔臣服。
与之类似的还有西面的浅岛地区。这个历史比第乌岛还的新殖民地更是彻底,原本就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港。东岸人抵达后,先是利用当地的印度人搞了一波基础设施建设,然后便通通将其打发走,送去了阿曼,让他们与沙漠强盗厮斗。
好在当时巴布尔急需政府印度其他地区,对稍微有点战斗力的拉杰普特人持怀柔拉拢态度,以让他们加入巴布尔的麾下作战。而也正因为如此,拉杰普特地区保留了相当大的独立性,即便后来的几位莫卧儿王朝君主想要收权,甚至想让他们改信绿教,最后都没有成功,甚至就连军事征服都没完全成功——开国军队迅速腐化堕落后,莫卧儿朝廷对这些地方实力派确实也没太好的办法。
现在的第乌岛,可以说除了少数池塘(兼做水库)和树林外,基本上没什么农田了,有也只是数量不多的一些菜田。整座岛屿的城市化程度非常高,且基本上都是中式风格的建筑,基本上再也找不到一点印度的影子,甚至就连葡萄牙风格的建筑都比印度风格的多。
时至今日,当德里的中央朝廷在德干高原碰了一鼻子灰,威望大减之后,拉杰普特地区就更对他们阳奉阴违了。以至于让人开始怀疑,德里官方的一些命令,是否会被拉杰普特的地方实力派们不屑一顾,虽然他们目前明面上仍然尊奉德里的统治。
第乌县现在基本已经没有印度人了。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换种”,第乌全县8500多定居百姓,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移民,偶有葡萄牙人和印葡人,也不占多数。整座城市也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原本葡萄牙人的城市规模很小,布局也非常凌乱,东岸人不但对其进行改造,同时也将周围的土地一并征用(只付了很少一部分钱和物资给印度人),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
经过宝智禅师这么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姚同姚主任算是对拉杰普特人的历史由来及现状有了一番全面的了解。原本别人让他来请教宝智禅师时他还不以为然,现在则真心觉得这位大和尚可称“拉杰普特通”了,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了如此深入的研究,确实不简单。他现在已经在考虑,以后管委会是否可以每年给国兴禅寺一笔拨款,以酬其功了。
因为斥巨资修建了排水良好的上下水设施的缘故,第乌县的街道上并没有太多明显的积水。当然,也仅仅是“不太明显”罢了。事实上在相对低洼的地方,积水仍然大量存在,这给蚊虫孳生创造了条件。